這是中國軍隊趕赴淞滬會戰(zhàn)前線增援的照片。新華社發(fā)(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提供)
1937年10月26日,“八一三”淞滬會戰(zhàn)進入最后階段。國民黨軍隊決定全線西撤,命88師斷后。
當日深夜,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急匆匆趕回團部,手里攥著一紙命令:“死守上海最后陣地。”
這最后的陣地,就是四行倉庫。
這是激戰(zhàn)中的四行倉庫戰(zhàn)場情景(上海四行倉庫抗戰(zhàn)紀念館提供)。
翌日凌晨,謝晉元率部進駐四行倉庫,為掩護大部隊撤退,奮勇與日軍激戰(zhàn)4個晝夜。面對裝備精良的日軍,他們打退敵人十多次瘋狂進攻,沉重地打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被譽為“八百壯士”。
這是激戰(zhàn)后的四行倉庫戰(zhàn)場情景(上海四行倉庫抗戰(zhàn)紀念館提供)。
其實,當年堅守四行倉庫的只有一個營的兵力。為迷惑敵人,謝晉元佯稱有800人之眾。盡管敵眾我寡,他們毫無懼色,謝晉元要求全體官兵,抱著必死的決心與倉庫共存亡,剩最后一人也要堅守陣地。
這是第88師524團謝晉元部在四行倉庫與日軍激戰(zhàn)的照片。新華社發(fā)(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提供)
早在開赴淞滬戰(zhàn)場前,謝晉元在給妻子凌維誠的家書中就已抱定殉國之志:“我神州半壁河山,日遭蠶食,亡國滅種之禍,發(fā)之他人,操之在我,一不留心,子孫無噍類矣。為國殺敵,是革命軍人素志也……”
2025年4月3日,學生參觀上海四行倉庫抗戰(zhàn)紀念館,重溫歷史,緬懷英烈。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2025年4月3日,觀眾參觀上海四行倉庫抗戰(zhàn)紀念館,重溫歷史,緬懷英烈。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戰(zhàn)斗間隙,謝晉元動員每一名戰(zhàn)士寫遺書。他告訴戰(zhàn)士們:我們?nèi)绻粻奚,作為中國軍人,不在這里堅守,那么我們的親人、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子女就沒有人保護了。
如今,“八百壯士”留下的298封遺書,靜靜地陳列在四行倉庫抗戰(zhàn)紀念館中。這些信件,字字鏗鏘,句句熱血。
這是四行倉庫舊址,倉庫西墻為侵華日軍火力進攻最為密集的方向,墻體上留下了巨大的炮彈孔和密布的槍彈孔(上海四行倉庫抗戰(zhàn)紀念館提供)。
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的成功,振奮了中國軍民的士氣。為了贊頌“八百壯士”,由桂濤聲作詞、夏之秋作曲,專門譜寫了《歌八百壯士》。
四行倉庫西墻與晉元路(2025年4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人們在四行倉庫西墻前參觀(2025年3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四行倉庫西墻上的炮彈孔和槍彈孔(2025年4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
站在蘇州河畔,凝望四行倉庫,累累彈痕默默地訴說著八百壯士血捍山河的英勇,潺潺流水不斷地奏響抗戰(zhàn)救亡的激昂旋律:
“中國不會亡!
中國不會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
……
四面都是炮火,
四面都是豺狼,
寧愿死,不退讓,
寧愿死,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