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武漢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調整,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調任湖北省委委員、常委和武漢市委書記。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的決勝之地,武漢市的一舉一動備受全國關注。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梳理了王忠林赴武漢上任5天來的行程和講話,看看有哪些新變化。
樹信心:“激發(fā)武漢城市英雄氣概”

赴任武漢的當天(2月13日),王忠林在武漢市領導干部大大會上就表示:“將堅決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頭等大事,以必勝信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堅決把抓實抓細作為最關鍵的問題,以過硬舉措把握防控工作主動權;堅決做到以上率下沖鋒在前,以強烈擔當為全市黨員干部作出表率。”
既然是保衛(wèi)戰(zhàn),就必須樹立必勝的信念。2月14日,也就是赴任武漢的第二天,王忠林就主持召開了武漢市委常委會會議。會議要求,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武漢是英雄的城市”的期許和鼓勵,進一步堅定必勝的決心和信心,滿懷斗志,激發(fā)和展現(xiàn)武漢這座城市的英雄氣概,全力抗擊疫情。
也是在這次會議上,王忠林專門強調了“四不兩直”嚴格督導督查:采取不發(fā)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xiàn)場的“四不兩直”方式,嚴肅查處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問題。
其實在調赴武漢之前,王忠林在濟南戰(zhàn)“疫”20天,就曾經(jīng)7次不打招呼直插現(xiàn)場進行督導。如今,“四不兩直”防控戰(zhàn)場也從濟南轉至了武漢。

走訪醫(yī)院社區(qū)超市:“要把病人當做自己的父母親人”
2月15日,王忠林走進醫(yī)院、社區(qū)、超市等地調研,并看望慰問一線醫(yī)務工作者。當天,王忠林還參加了武漢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視頻會議。這次會上,他再度對當前疫情防控幾項重要工作強力部署督辦。王忠林說,黨委政府執(zhí)政為民,首先要體現(xiàn)在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上。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落實要快、執(zhí)行力要強,“我們每快一秒鐘,就給更多的人帶來希望。”
王忠林請各級領導干部換位思考:把病人當做自己的兄弟姐妹,當做自己的父母親人。成立床位保障專班,建設“方艙醫(yī)院”,打好提前量,力爭“床等人”;同時,要暢通求助渠道,注重接通率、處理率,一定要讓群眾的“救命熱線”打得通、能有效。王忠林還專門提到,領導干部當好“施工隊長”,做到底數(shù)要清,情況要明,措施要對路,“喊空口號,搞形式主義的東西沒有用。”
展決心:集中力量打殲滅戰(zhàn),而不是松松垮垮打持久戰(zhàn)
2月16日,王忠林召開視頻會議,部署開展為期3天的集中拉網(wǎng)式大排查,摸清底數(shù),推動落實“五個百分之百”工作目標,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這件事決不能再等了!”王忠林說,開展三天集中拉網(wǎng)清底大排查,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應收盡收重要指示的重要舉措;是堅持人民生命至上的具體舉措;是阻斷傳染源、保民安民的關鍵舉措;是打贏武漢保衛(wèi)戰(zhàn)的具體舉措。
“武漢是決戰(zhàn)之地,要集中力量打殲滅戰(zhàn),而不是松松垮垮打持久戰(zhàn)。”王忠林說,疫情每拖一天,代價都是巨大的。不管從全國支援武漢的力量、還是市民的耐心、亦或是各級干部的精力來看,都不能久拖。“我們必須背水一戰(zhàn),沒有退路,沒有時間,務必打贏!”
“務實,雷厲風行”,很多網(wǎng)友如此評論。
2月16日,王忠林在參加完市疫情防控指揮部例會后又出發(fā)前往正在建設中的“方艙醫(yī)院”督導。
王忠林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參與“方艙醫(yī)院”建設的工作人員表示衷心感謝,他說,“大家要與時間賽跑,和病魔較量”,以搶的姿態(tài),倒排工期、掛圖作戰(zhàn)、不分晝夜,加快“方艙醫(yī)院”改造建設。在現(xiàn)場他又一次提醒各級干部,要把病人當親人,真正把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用心用情,換位思考。有了這份感情,才能提供真正人性化的關懷。同時,加強醫(yī)院內安全管理,決不能馬虎大意。2月17日,王忠林主持召開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調度會,專題研究床位使用、核酸檢測、非新冠患者救治、援漢醫(yī)療隊保障等問題,要求千方百計提高收治率治愈率、降低感染率病亡率,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他要求,各區(qū)要下足功夫,把留在隔離點的確診病人集中收治,“不管重癥、輕癥,只要確診都得給看”“這是人命關天的事,不能眼巴巴看著這些人失去生命”。
王忠林強調,要切實抓好“12345”市長熱線等平臺,市民提出的訴求、打來的每一個電話都要認真對待,及時解決,否則問題只會越來越多。“咱們換位思考一下,得不到救治、去不了醫(yī)院,誰的心里不會焦躁不安?”王忠林說,對于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及時通報,讓市民安心,凝聚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的合力。“大家工作都做的細一點,結果就會不一樣。”
“用心用情,換位思考,這個要求,準確到位!”一位網(wǎng)友在《長江日報》微信公眾號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