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今日頭條
投稿

如何防災減災救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么做

2020-05-12 07:30:44 來源:人民網 作者: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2020年5月12日,是中國第十二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主題為“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

十二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就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發(fā)表重要講話或作出重要指示,多次深入災區(qū)考察,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記者為您梳理習近平關于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您一起讀懂其中的深刻內涵,領會學習總書記的為民情懷、憂患意識和責任擔當。

圖片

2018年2月12日上午,習近平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zhèn)看望慰問群眾。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應對突發(fā)災情:人命最重,全力救人第一位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安是最大的責任。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fā)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這是一個基本國情。四川蘆山地震、云南魯甸地震、陜西山陽山體滑坡、汛期多省發(fā)生洪澇災害……每當重大自然災害發(fā)生時,習近平總是第一時間對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20年3月30日,四川省西昌市發(fā)生森林火災。災害發(fā)生后,習近平高度重視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迅速調集力量開展科學施救,在確保撲火人員安全的前提下全力組織滅火,嚴防次生災害。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在統(tǒng)籌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同時,抓實安全風險防范各項工作,堅決克服麻痹思想,深入排查火災、泥石流、安全生產等各類隱患,壓實各方責任,堅決遏制事故災難多發(fā)勢頭,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長寧縣發(fā)生6.0級地震。地震發(fā)生后,習近平高度重視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組織抗震救災,把搜救人員、搶救傷員放在首位,最大限度減少傷亡。解放軍、武警部隊要支持配合地方開展搶險救災工作。注意科學施救,加強震情監(jiān)測,防范發(fā)生次生災害,盡快恢復水電供應、交通運輸、通信聯絡,妥善做好受災群眾避險安置等工作。當前正值汛期,全國部分地區(qū)出現強降雨,引發(fā)洪澇、滑坡等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相關地區(qū)黨委和政府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積極組織開展防汛搶險救災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2018年7月,我國多省遭遇洪澇災害。習近平對汛情高度重視并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當前,正值洪澇、臺風等自然災害多發(fā)季節(jié),相關地區(qū)黨委和政府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全力組織開展搶險救災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妥善安排好受災群眾生活,最大程度降低災害損失。

2017年8月8日,7.0級地震,四川九寨溝成為全國目光關注的焦點。災情傳來,習近平第一時間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迅速組織力量救災,全力以赴搶救傷員,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救援工作井然有序的背后,是國家領導人及時回應的關切,觸發(fā)了各地人民骨肉相連的同胞之愛。來自高層當機立斷的部署,打通了團結一致應急救援的心靈通道。

2016年6月23日,江蘇鹽城市阜寧縣、射陽縣部分地區(qū)突發(fā)龍卷風冰雹嚴重災害。正在烏茲別克斯坦訪問并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的習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國務院派工作組前往指導搶險救災,代表黨中央、國務院慰問受災群眾。要求全力組織搶救受傷人員,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并做好遇難人員善后和受災群眾安置工作。“迅速組織力量救災,全力以赴搶救傷員,疏散安置好游客和受災群眾,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全力組織搜救被埋人員,盡最大努力減少人員傷亡”“當前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努力減少人員傷亡,妥善做好群眾安置工作”……記者通過梳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重大災情所作出的重要指示發(fā)現,“群眾”“減少人員傷亡”“全力救治”這些詞頻頻被提及,屢屢被強調。“全力救人”始終是他強調的最緊迫的工作、最重要的要求,最關切的就是人民的安危,“受災群眾”便是他心頭最牽掛的人。

這些高頻詞的背后正是習近平對救災工作的高度重視,一以貫之的“以人民為中心”的執(zhí)政理念和他深厚的為民情懷。

圖片

2016年7月,習近平在唐山市截癱療養(yǎng)院看望慰問截癱傷員。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圖片

2015年1月,習近平來到魯甸縣小寨鎮(zhèn)甘家寨紅旗社區(qū)過渡安置點,看望受災群眾。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應對災后重建:深入災區(qū),傳遞希望與信心

災害可以讓家園滿目瘡痍,但永遠摧不垮這片熱土上的人民。災后重建也是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人民群眾恢復正常生活、維護地區(qū)社會穩(wěn)定意義重大。多年來,習近平在指示做好災后重建工作的同時,多次深入災區(qū)考察調研,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帶去黨中央的關懷,用自己的“言行合一”,傳遞著對受災群眾的感同身受,對災區(qū)恢復重建的殷切期望,對災區(qū)人民早日過上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圖片

2013年5月21日,習近平在蘆山縣體育館安置點一帳篷內親撫一名小孩。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2013年4月20日,四川蘆山縣發(fā)生7.0級地震。習近平第一時間對抗震搶險作出重要指示。地震發(fā)生后的1個月內,他還就受災群眾安置、防范次生災害等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并于5月21日至23日到災區(qū)考察調研,看望慰問受災群眾。深入城鎮(zhèn)、農村及受災群眾集中安置點、板房學校、臨時建筑工地,實地指導抗震救災工作,“地震發(fā)生后,我非常牽掛大家。在這么大的災害面前能夠很快有現在這樣一個安置局面,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們一定要抓緊恢復重建,爭取早日讓大家搬進安全、放心的新家。”習近平把把黨中央的關懷和承諾帶給了災區(qū)干部群眾。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習近平來到云南昭通、大理、昆明等地,看望魯甸地震災區(qū)干部群眾,深入企業(yè)、工地、鄉(xiāng)村考察,就災后恢復重建和經濟社會發(fā)展情況進行調研。習近平詢問群眾:安置好沒?能不能吃上一口熱飯?孩子有沒有學上?生病能不能治療?現在我特別關心你們越冬和災后重建情況,能不能盡早搬進新居?黨中央始終惦記著大家,祝愿大家克服困難,生活一定會更好。他特地和幾位當地干部握手,叮囑說:“地震是一次考驗,你們辛苦了。希望再接再厲,做好越冬工作,保質保量重建家園!”

2016年7月28日,在唐山抗震救災和新唐山建設40年之際,習近平到河北唐山市調研考察,專程前往唐山地震遺址公園,向唐山大地震罹難同胞和在抗震救災中捐軀的英雄敬獻花籃,并向紀念墻三鞠躬;在唐山市截癱療養(yǎng)院,看望截癱傷員;在唐山市規(guī)劃展覽館,參觀唐山抗震40周年成就展,寄語唐山要抓住歷史性機遇,遵循城市發(fā)展規(guī)律,努力把唐山發(fā)展得更好、建設得更美。

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曾到映秀災區(qū)看望受災群眾。10年后的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春節(jié)前又到映秀,為當地百姓送來溫暖,實地察看這里的發(fā)展振興情況,特別關注了建筑的抗震等級、民生改善等情況。習近平和大家親切交談,祝大家在用勤勞雙手建設美好生活上取得更大成績。習近平說:“我很牽掛這個地方!十年了,這里的變化我也很欣慰。”

深入災區(qū),體察百姓冷暖。一個又一個追問與叮囑背后,是習近平對災區(qū)人民生活冷暖的牽念;一次又一次的感慨與寄托背后,是黨中央的關懷,這些都匯聚起災區(qū)人民重拾生活信心的無限力量。

應對永恒課題:堅持 “ 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 ”

“同自然災害抗爭,防災減災、抗災救災是人類永恒課題。”習近平明確作出判斷。面對大自然的不可抗力,人類仍然沒有有效手段阻止重大自然災害的發(fā)生,但災害無情人可更有為。習近平指出,要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方針,建立健全各項防治管理體系,全面提升綜合防災能力,反映出他牢固的底線思維和憂患意識。

如何做到“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習近平曾指出,“防災減災救災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wěn)定,是衡量執(zhí)政黨領導力、檢驗政府執(zhí)行力、評判國家動員力、體現民族凝聚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對于黨的領導力,習近平強調要加強組織領導,黨員沖在前,要求“各級黨組織在充分發(fā)揮堅強領導作用,各級干部要充分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廣大共產黨員要充分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在同重大自然災害的斗爭中經受住考驗”。

對于政府的執(zhí)行力,習近平反復強調的是加強體系和能力建設、增強責任意識。他指出,要“堅持常態(tài)減災和非常態(tài)救災相統(tǒng)一”,提出了三個工作轉變方向——“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他要求,要積極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立高效科學的自然災害防治體系;更加自覺地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系;正確處理防災減災救災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關系,不斷從抵御各種自然災害的實踐中總結經驗,落實責任、完善體系、整合資源、統(tǒng)籌力量;要推進重大防災減災工程建設、加強災害監(jiān)測預警和風險防范能力建設、提高城市建筑和基礎設施抗災能力、提高農村住房設防水平和抗災能力、加大災害管理培訓力度。

“責任重于泰山。”他明確指出,要“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對“玩忽職守”的領導干部依紀依法嚴肅處理。“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擔負起‘促一方發(fā)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嚴格落實責任制。要建立健全重大自然災害和安全事故調查評估制度,對玩忽職守造成損失或重大社會影響的,依紀依法追究當事方的責任。”習近平在2019年11月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對于社會層面,除了要提高應對救災工作的社會動員能力,習近平更強調,要“全面提高全社會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提高全社會安全意識、普及自救常識,“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建立防災減災救災宣傳教育長效機制、引導社會力量有序參與”“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堅持社會共治,完善公民安全教育體系,推動安全宣傳進企業(yè)、進農村、進社區(qū)、進學校、進家庭,加強公益宣傳,普及安全知識,培育安全文化,開展常態(tài)化應急疏散演練,支持引導社區(qū)居民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和治理,積極推進安全風險網格化管理”。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2018年4月,國家應急管理部成立,到2019年已初步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應急管理組織體系;目前,我國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已覆蓋全國30個省份、1660個縣,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地質災害防災減災體系模式。這些舉措正是貫徹落實習近平“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方針、“常態(tài)與非常態(tài)相統(tǒng)一”“三個轉變”工作方向的具體體現。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赝暯綄Ψ罏臏p災救災工作的論述和行動,無不展現出他那份熾熱的為民情懷、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和人民領袖的責任擔當。以人民為中心,時刻與人民共情,是他的初心,也是黨執(zhí)政的價值旨歸。

責任編輯: 劉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今日報道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今日報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1

魯公網安備 370104020006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