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人物 > 各界楷模
投稿

走進社區(qū)揮灑青春 奉獻愛心中的你最美

2020-05-11 22:51:13 來源:今日報道網 作者: 王秀穎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只要青春在你身上,你就有人生最寶貴的東西。——德萊塞

  天津市濱海新區(qū)海濱街大港油田二中的王秀穎老師在這個特別的假期里,用實際行動下沉社區(qū),參加社區(qū)的防疫工作,為社會奉獻自己的愛心,讓自己靚麗的青春更加美麗。
 
走進社區(qū)揮灑青春 奉獻愛心中的你最美3321.png
 
  2020年春節(jié),一場突如其來的病毒,提早結束了我與親人團聚的時光。2月3日返津,居家隔離14天。2月17日學校值班。18日接到我區(qū)教體局疫情防控指揮部選派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到社區(qū)參加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后,積極報名參加。20日經區(qū)委組織部批準,我成為了首批參加社區(qū)疫情防控工作人員。2月21日 我正式下沉到了陽光佳園西社區(qū),開始了疫情防控工作。了解了疫情防控工作知識后,協助社區(qū)工作人員入戶排查、卡點執(zhí)勤、消毒、便民服務、發(fā)放通行證、勸導宣傳、為守護社區(qū)居民的生命健康,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走進社區(qū)揮灑青春 奉獻愛心中的你最美1529.png
 
  在疫情之前,我對青春的認知,還只停留在滿臉紅光,嘴唇紅潤,腿腳靈活。也一直在用美麗的衣裳妝點自己的外表,染黑了那些不和諧的發(fā)絲,只有這樣,覺得才美麗才是青春該有的樣子。
   
 社區(qū)是疫情聯防聯控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 疫情防控工作,給了我精神的洗禮。
 
                    寒冷磨練意志
 
  來到油田工作與生活已經16年了,對這里的冷,還是非常畏懼的,有一種刺痛骨頭的冷。在外執(zhí)勤測溫,手腳凍到沒知覺,回家捂著棉被,抱著熱寶,喝著姜湯,依然冷到骨頭里。
 
走進社區(qū)揮灑青春 奉獻愛心中的你最美1752.png
 
  因為長時間在外面,身體里侵入了寒氣,有幾天胃口疼,頭暈乏力,上吐下瀉,吃了藥,睡了一宿,繼續(xù)戰(zhàn)斗在崗位上。為了能夠精準測量體溫,把溫度計放到袖口里,像呵護寶寶一樣。冷了跺腳跑步,緩解一下麻木的軀干。眼鏡和口罩,在寒冷的天氣里,他們互不相讓,眼鏡片上都是霧氣,看不清溫度,忙時都是半鞠躬狀態(tài),貼近了才會看得清,一天下來,腰間盤突出的我,說不出的酸脹痛。在寒冷下,疫情前,站好每一班崗,作為青年人,我可以我能行!
 
                      青春最美的樣子
 
  一直愛臭美的我,冬季外衣穿著時間至多不能超過一周。在這30天里,我的一件超厚的黃色羽絨服穿了20多天,雖然已經很臟了,極大超出了我的愛美忍受極限,但是為了讓自己保暖不生病,讓更多的居民第一眼找到我,這件衣服成了我的標配,最美的衣裳---小黃。
 
  30天的外面卡點測溫宣傳,在油田特有的小刀子似的海風陪伴下,白皙的皮膚只在雙眼皮的褶皺中還有點原來的樣子,F在應該是褐色吧,看了其他同伴的膚色,原來我們要引領時尚。2020值守人男女同款---最美的膚色。
 
  總是覺得,雖阻止不了衰老,但隱藏衰老的痕跡,看上去也是蠻好的。年前隱藏的白發(fā),像施了肥料的秧苗,猛烈地生長著。沒時間染黑它,就讓它在我的頭上任性一把吧!看著這些白發(fā),也讓我意識到了,已到不惑之年,要讓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綻放。在疫情下,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才是第一位。
 
                       病毒無情人有情
 
   測溫宣傳這項工作,學問可真不少。沒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能力,恐怕很難勝任。拿著溫度計測量一下過往居民,查看一下出入證,發(fā)放宣傳單,幫助手機掃碼、做好登記等,這樣的工作也是我最初的認知。深入到工作中之后,發(fā)覺自己的社交能力還是很薄弱的,面對種種突發(fā)問題,心里很是忐忑。
 
  有的居民不配合查驗工作,破口大罵:回我自己家,憑什么還得辦出入證,你們就是拿著雞毛當令箭……,我一天走八趟,你們測溫煩不煩?我天天走,你們不認識我呀,什么記性?小區(qū)有不戴口罩的,你們管不管,是不是想下崗?你們管什么了,是誰把翻垃圾桶的人放入小區(qū)的?你們的溫度計根本不準,是不是糊弄人?你們站一天,給你們多少錢?登記不知道身份證號碼,不知道樓棟號等等,會遇到很多的復雜問題。
 
  居民們言辭犀利,咄咄逼人,感受到居民們煩躁的情緒,也對我們寄予希望,對現有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此時,意識到如果把自己定位在只是會測溫、問詢、寫字的工作人員,那么這樣的工作恐怕接收到的負能量會很多。堵在心里的石頭,要挪開,那樣才會暢通。想想居民們的很多問題,并不是無理取鬧的。他們只是看到了問題,說出了心里所想,需要答案而已。變身講解員+心理疏導員,將一般問題講解清楚,讓居民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利與弊的關系,解決居民的心理種種疑惑。
 
  對于查驗出入證,我們還是要嚴格把控的,但在執(zhí)行時,要靈活多變,既要讓居民養(yǎng)成進出測溫驗證的習慣,又要遏制那些惡意與政策對抗的負能量。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采用聊家常模式:雞蛋多少錢一斤、小孫女真乖、大爺鍛煉去呀、大媽的衣服真漂亮等,一句寒暄問候勝過冰冷的“請出示證件”。采用實際行動模式:幫著扶自行車、拿取快遞、撿拾掉落物品、解決手機操作問題等, 我們不是旁觀者,舉手之勞而已。30天了,從最開始的指責聲已轉成了“閨女多穿點”、“你們辛苦了”、“謝謝”等等溫馨的話語。
 
  很多的大爺大媽,美女帥哥,小朋友們,還沒等我開口,就搶先和我打招呼了。負能量的人,也變得溫和了,主動亮證,配合工作。我是萬事通:雞蛋最低2.8元,每人限購5斤;小紅蘿卜1.5元一捆;排骨燉芋頭的做法;2歲半的小娃兒,每天下午5點一定要到門口等一輛白色雪佛蘭轎車,那是他一天未見的爸爸媽媽;阿姨網購的紅花棉襖35元,內襯帶著毛,物美價廉;小貓做了手術,每天寵物醫(yī)院打針;給老媽送苦蕎片的阿姨,還要趕往另一個小區(qū)照顧年幼的孫子;四個可愛的大爺,每日結伴遛彎,測溫時一定會出現三對一情況,開玩笑說其中一個大爺有;一個氣質特別好的姐姐,竟把她花了2500多元購買的鍋燒糊了,去找專業(yè)人員進行清洗,煥然一新了;一個胖阿姨,網購了一件長款大衣,手里攥著數張百元大鈔,在門口外的快遞小哥那里,想試穿那件衣服,大冷天的,老兩口怎么也解不開新衣服的扣子,我跑過去,問了原因,幫阿姨試穿后,阿姨偷偷告訴我,商家承諾這是一件貂皮大衣,499元,貨到付款,我遲疑了一下,后又追問了購買程序,是阿姨自己網購下單的,我找出很多暴漏在外面的線頭,阿姨也覺得做工粗糙,當即決定退掉,我叮囑阿姨,放好自己的錢物;有兩位阿姨想去市里醫(yī)院看病,沒有健康碼,拿著家里的各種證件,還有記著密碼的小紙片,讓我?guī)兔ι暾垼@是阿姨們對我的信任啊。
 
  看見每天進進出出的居民,聊上一句兩句的家長里短,這就是百姓的生活,安居樂業(yè)。無論刮風下雨,守護居民的安全,總有我們的身影。我們不是檢查與被檢查的關系,是對抗病毒的共同體,是大家庭中的一員,每一個人都是守護家園的戰(zhàn)士。
 
                    堅強的后盾成就多重角色
 
  很多人問我:你是老師,不上網課嗎?你有孩子,你不陪伴嗎?下班晚,有人給你做飯嗎?是呀,我為人師為人母為人妻。這些也是我生活中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老師,我的網授課每天都是第一節(jié)課,我提前安排了學習任務,在上崗前,完成了每日教學內容。在執(zhí)勤中,沒有過往車輛和行人時,進行答疑批改作業(yè),充分利用午休和晚上時間,完成當天問題和備課內容。作為母親,對孩子更多的是一種愧疚,陪伴的時間太少了。
 
  30天沒有休息日,只是做到了口頭的問候與督促。正因為如此,也鍛煉了他自理自立自律的能力,自己按時上網課,提交作業(yè)等。午12點,晚6點下班,做飯不及時,他學會了燒水泡面,還給我削好水果。作為妻子,列好了購物清單,扔下了所有家務活。孩爸下了班,肩負了家里的重任,廚藝有進步,購物消費有概念。正因為有了支持我工作的家長和學生,愛著我的老公和孩子,才能讓我安心的走出去,更好的服務居民。我還是遠在千里外的年邁父母的女兒,每天要抽出時間,向二老報平安,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與生活。
 
  疫情防控工作中,接觸人員很雜,有新返程的,咨詢如何報備的,有外出就醫(yī)的,有其他小區(qū)來訪的,但我沒有恐懼,因為新區(qū)、社區(qū)和學校都為我們準備了口罩手套、消毒液等防護物資,校領導來到崗位慰問,千叮嚀萬囑咐做好個人防護。作為黨員,我要站出來,帶頭做表率。社區(qū)是城市的基本單元,是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家園,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把社區(qū)這道防線守嚴守牢,就能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渠道,保衛(wèi)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守好社區(qū),就是守住城市,守住人民!
 
  疫情讓我領悟了,所謂青春,并不是人生的某個階段,而是一種心態(tài)。卓越的創(chuàng)造力、堅強的意志、艷陽般的熱情、毫不退縮的進取心以及舍棄安逸的冒險心。盡己所能,不計報酬、幫助他人,服務社會,傳播正能量,為建設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美好社會貢獻力量。奉獻的青春最美!
 
  雖然疫情的陰霾還未散去,但我堅信,一定會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zhàn)。疫情不退,我不退!讓青春在當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責任編輯: 王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今日報道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今日報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1

魯公網安備 370104020006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