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文化 > 文化動態(tài)
投稿

2025上海市民文化節(jié)正式啟動,全城千場活動,人人是主角

2025-03-30 08:17:10 來源: 上觀新聞 解放日報 作者:張熠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走進嘉定安亭的嘉亭薈商圈,文化味撲面而來。商場中央的舞臺上,群眾文藝“百團匯演”熱鬧登場;由于臺階座位有限,不少市民圍在四周,站著看完了全場演出。二樓中庭則開出了首家嘉定區(qū)非遺主題線下綜合店“嘉有好店”,嘉定竹刻、安亭藥斑布等非遺項目在這個迷你展覽館中與市民見面。F1中國大獎賽剛剛落幕,商圈里還舉辦了藝術車展,多部經(jīng)典改裝車吸引車迷的目光。

嘉定主會場的群眾文藝“百團匯演”,賴鑫琳攝嘉定主會場的群眾文藝“百團匯演”,賴鑫琳攝

3月29日,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節(jié)在“城市美育日”正式啟動,主會場設在嘉定。“主會場首次走出文化場館,走進大型商圈,不僅為商圈注入了文化,也帶來更多人氣。”上海市民文化節(jié)指導委員會秘書處辦公室主任、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館長吳鵬宏說,“通過文旅商體展聯(lián)動,不僅提升全民美育素養(yǎng),還可以促進文旅消費,更好地實現(xiàn)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發(fā)展雙豐收。”同一天,演出、集市、快閃、國潮、非遺、AI互動、CityWalk……千余場活動在全市各區(qū)的商圈、街區(qū)、社區(qū)、公園、廣場、水岸、綠地展開。

市民文化節(jié)Logo

非遺“首店”開業(yè),助力文旅商體展融合

“這是‘嘉有好店’的首店,傳承人平時有自己的銷售渠道,我們這次召集大家集中售賣,既想向市民推廣非遺,也希望促成非遺傳承人之間的學習與合作。”嘉定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辦公室職員李南倩特地穿了一身中式服裝,她向記者介紹,擺在店內的共有24個嘉定區(qū)的非遺項目,總計150多款商品。

李南倩向記者展示嘉定非遺,張熠攝李南倩向記者展示嘉定非遺,張熠攝

當天,不少市民被熱鬧的歌舞所吸引,也有不少人走進“嘉有好店”,在琳瑯滿目的非遺產(chǎn)品前駐足。店內一角,王阿姨專心致志地挑選一支洞簫。“我是初學者,剛上手,就覺得它很好吹,傳承人制作的洞簫和網(wǎng)上買的很不一樣,竹壁的厚度、音出來時那種空靈的感覺都不一樣。”她說,自己是音樂愛好者,剛剛開始自學洞簫,“聽說這里有非遺的店,我趕緊來試試”。

王阿姨在挑選洞簫,張熠攝王阿姨在挑選洞簫,張熠攝

“總體來看,大家對嘉定竹刻最感興趣,畢竟它是國家級非遺。”李南倩觀察到,八分園的搪瓷杯和中式糖果則是銷售的熱門產(chǎn)品,“今天首單開張的就是厚米系列的搪瓷杯,古怪又可愛,很受年輕人的喜歡,F(xiàn)1期間,搪瓷杯在上賽場也受到很多國內外游客的歡迎”。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如今的搪瓷杯已一改單一形象,融入年俗、動物、卡通形象等元素,頗符合年輕人的審美。比如有一款“灶·福杯”,靈感來自灶王爺年畫,杯上寫著“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嘉定主會場的文旅特色市集吸引了不少人,賴鑫琳攝嘉定主會場的文旅特色市集吸引了不少人,賴鑫琳攝

另一個展臺上則是江南閨繡畫傳承人范冬梅帶來的國潮文創(chuàng),有“Q版孔子”文創(chuàng)、藝術書簽等。“閨繡畫有‘因畫制宜,靈動傳神’的工藝要求,在繡Q版孔子時,要運用平針、接針、滾針、散套針、戧針等針法。”范冬梅介紹,“藝術書簽使用了Q版形象,只在流蘇掛件部分用了刺繡。單獨的刺繡品價格較高,市民進到商圈,可以把小件文創(chuàng)帶走。”她的兩個女兒也來到現(xiàn)場,一個7歲,一個9歲,都早早學會了刺繡,這也是一種傳承。

嘉定主會場的演出,賴鑫琳攝嘉定主會場的演出,賴鑫琳攝

“首店開出后,我們今年計劃在一些商圈、酒店、景區(qū)布局非遺主題的‘嘉有好店’,讓大家領略嘉定非遺的特色。”嘉定區(qū)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副局長朱旭說。同天,嘉定區(qū)“社會大美育”聯(lián)盟成立,47家成員單位攜手,推動美育資源直達市民身邊。“嘉定這幾年一直在打造一個集群化的公共文化體系,集合全區(qū)的公共文化場館、民營文化場館,包括藝術類的協(xié)會、培訓機構等美育資源,通過嘉定的品牌項目,把美育資源導入商圈、社區(qū)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讓文化資源觸手可及。”

千余場活動全市鋪開

“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地方,就是上海曾經(jīng)的老城廂。”《上海新發(fā)現(xiàn)——海派城市考古》作者丁廣吉帶領一群生活工作在上海的外籍人士“走讀”上海,從老城廂一路前行至陸家嘴(8.840, 0.03, 0.34%)。這場由市群藝館主辦,全長1.5公里路程的“穿越時空的海派之旅”,讓老外們感慨上海百余年來的滄海桑田,“更愛這座城市了”。

另一群“老外”,則通過武術這一傳統(tǒng)文化,融入上海這座城市。“我小時候特別喜歡成龍的電影,很想去中國學功夫。”瑞典人大熊是一名演員,喜愛中國文化、熱愛中國武術,來上海后,他慕名找到虹口精武會的老教練高鐵鳥學習心意拳,現(xiàn)在打得有模有樣。在啟動日這天,他走上了市級群文匯演的舞臺,和其他幾位外籍武術愛好者共同表演《中華武魂》,展示盧氏心意拳和八卦掌。虹口區(qū)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虹口國際化社區(qū)的打造,越來越多外籍人士被虹口獨特的文化魅力所吸引,他們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活動,包括市民夜校精武外籍班、公共文化配送專項活動、非遺集市和城市美育日演出等。

瑞典人大熊(右二)與武術愛好者們合影,張熠攝瑞典人大熊(右二)與武術愛好者們合影,張熠攝
大熊登臺演出心意拳,賴鑫琳攝大熊登臺演出心意拳,賴鑫琳攝

在“城市美育日”,處處可以感受到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織的海派文化魅力。在襄陽公園,徐匯區(qū)以電影之名,開啟市民美育“第一課”。徐匯全域范圍內同步開啟豐富的電影美育活動,衡山電影院、百代小樓前、夏衍故居等地開展以電影為主題的“城市速寫魔方”繪畫之旅、愛樂隨行——電影音樂快閃、紀念夏衍誕辰125周年主題活動等多樣活動,展示徐匯“百年電影”的文化魅力。電影藝術在徐匯蓬勃發(fā)展,衍生出形態(tài)多樣的文化載體和空間,文化院團、名人舊居、電影打卡地、電影周邊文化空間、社區(qū)公益觀影地等星羅棋布。活動現(xiàn)場,徐匯區(qū)向市民推介了重要電影地標。

“拾光·匯影”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節(jié)徐匯區(qū)“城市美育日”暨紀念中國電影誕辰120周年主題活動在襄陽公園舉行,賴鑫琳攝“拾光·匯影”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節(jié)徐匯區(qū)“城市美育日”暨紀念中國電影誕辰120周年主題活動在襄陽公園舉行,賴鑫琳攝

今年,徐匯區(qū)結合中國電影(10.810, 0.06, 0.56%)誕辰120周年的契機,將聯(lián)動區(qū)域內院團院校、文化場館,推出涵蓋“電影+音樂”“電影+閱讀”“電影+美術”“電影+旅游”的美育系列活動,共有12個系列、120項精彩內容,覆蓋全區(qū)40+個公共空間和點位,貫穿全年、覆蓋全域、普惠大眾。其中,上海電影(30.240, 2.75, 10.00%)博物館將推出“到上海去——慶祝中國電影誕辰120周年特展”,這是開館以來規(guī)模最大、展品數(shù)量最多的館內特展。湖南街道將打造電影街區(qū),陸續(xù)推出豐富的文旅活動。

中國電影誕辰120周年電影海報展在襄陽公園舉行,賴鑫琳攝中國電影誕辰120周年電影海報展在襄陽公園舉行,賴鑫琳攝
中國電影誕辰120周年電影海報展舉行,賴鑫琳攝中國電影誕辰120周年電影海報展舉行,賴鑫琳攝
《黑貓警長》主題曲演出,賴鑫琳攝《黑貓警長》主題曲演出,賴鑫琳攝

“鶯邊日暖如人語,草際風來作藥香。”29日,長寧區(qū)非遺中心化身“中醫(yī)藥科技實驗室”,開啟“蘇河源起·沉浸城市故事會”的CityWalk。親子家庭挑戰(zhàn)藥材辨識,用賽博吉他彈《本草綱目》,也在VR中醫(yī)館沉浸式感受古代郎中“望聞問切”的診療智慧。

在顧村公園,“櫻香雅韻”——文旅系列主題活動正式啟動,今年除了繼續(xù)升級“櫻花樹下的故事薈”品牌活動,推出賞花科普行等內容,還積極探索“文旅+電競”的融合新模式,首次將電競主題引入櫻花節(jié),“櫻電狂歡”電競賽事將在3月底推出。聯(lián)合吳淞口文旅集團推出的《櫻花護照》將探索“門票+景點、酒店、餐飲、購物”的聯(lián)動促消費模式,打造春日限定旅游產(chǎn)品線路,策劃推出多場春游寶山主題推薦線路。

 

 

 
責任編輯: 劉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今日報道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wǎng)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lián)系我們
今日報道網(wǎng)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1

魯公網(wǎng)安備 370104020006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