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平生——馮其庸口述自傳》(馮其庸 口述 宋本蓉 整理 商務(wù)印書館)中記錄了紅學家馮其庸讀《紅樓夢》的一些隨想。摘登如下。
有些《紅樓夢》的語言你看起來很平淡,其實卻牽涉到一個風俗,比如有一回:秦鐘死了,賈寶玉跟柳湘蓮說,有沒有到秦鐘的墳上去看看,十月一了,我要去祭掃一下,我們當時校和注的過程中,都沒有當一回事,后來上海有一個讀者給我寫了封信,說你在《紅樓夢》的校注本里對“十月一”沒有注釋,其實應(yīng)該注釋,因為這是北方的一種特殊風俗,“十月一送寒衣”,要給已故的人上墳,因為天冷了,要送冬天的衣服了,所以有“十月一送寒衣”的風俗。
我去紅廟周圍的老鄉(xiāng)家里去請問,都說有這個風俗。這樣我才在我的《瓜飯樓重校評批<紅樓夢> 里面專門批了一段。
《紅樓夢》的特點就是含蓄、不直說,有內(nèi)涵,有隱喻。因為作者無法把自己的話直白地說出來,直白地說出來就會遭禍。比如:烏進孝送租。賈珍在大堂里面等著他,說,你老不死的,你到現(xiàn)在才送來,就這么點東西就算了?烏進孝說,老爺你不知道,今年北方大雪,我們走了幾個月才走到,另外收成也很歉收,微薄,所以這些糧食東西都是只能是盡點意思了。他接著說,聽說你們大小姐晉封了貴妃了,皇上把皇宮里的金銀財寶都賞賜給你們了,都搬到你們家了,賈珍就說,你這個老不死的你哪里懂啊,我們?nèi)绻僖∮H一次我們就完蛋了。這話里有話,因為前面脂硯齋就批了“以省親事寫南巡,出脫多少憶昔感今”,作者就是用寫省親這個場面來寫康熙南巡時候的一種輝煌隆重的場面,這個輝煌隆重的場面的花費都是曹寅花費的,因此落下很多的虧空,導致自身遭了罪。
《紅樓夢》里類似這樣一種手法不止一次地使用。元妃省親那一回,元妃夜里看到豪華的場面,燈燭輝煌,自己在轎子里說,太靡費奢華了,這句話是很通常的,但是有人說這些話里有內(nèi)涵。他其實就是說康熙南巡太奢侈靡費了。
省親之前,王熙鳳跟趙嬤嬤的對話也是這樣的。趙嬤嬤說當年省親,銀子花得像淌海水似的。王熙鳳就說,不知道他們哪里來那么多錢啊,趙嬤嬤就說,這無非是把皇帝家的銀子往皇帝身上使而已。兩個人對話很普通很平常,但是脂硯齋那里批了一段話,“以省親事寫南巡”。這里是暗指曹寅哪里虧空,都是你花費掉的。抄曹家的時候,雍正派人去事先監(jiān)視,怕他轉(zhuǎn)移財產(chǎn),結(jié)果回來的人告訴說曹家根本什么也沒有了。有一本書上記載,雍正看到這個報告也為之惻然,沒想到他這么窮,還以為他是藏了多少錢呢,才抄他的家。
我找到一本無名氏寫的《圣駕五巡江南錄》,就是講康熙第五次南巡的,那豪華的場面令人難以想象。那還只是一次啊,康熙一共六次南巡,四次由曹寅接駕的。
后來有一次安徽巡撫也有虧空,上面來查他,這個巡撫說,就是因為圣駕南巡,為了辦什么事,我用虧了多少多少。結(jié)果康熙看了大發(fā)雷霆,我出去會讓你們花這么多錢嗎?我一路上關(guān)照了,所有的飲食都由我們自己備辦,你怎么來誣陷我,就把他革職了。所以后來誰也不敢說給皇帝南巡花多少錢。
康熙心里也明白,所以有一次在曹寅奏折上批的,大致的意思是說,曹家的虧空,我知道它的原因,還有一個講到,太子阿哥們也不斷地向曹寅要錢,他也不好推辭,他有他的難處,造成這許多虧空。所以實際上曹家的敗落,直接原因就是康熙南巡。但是《紅樓夢》不敢直說,只能采取這種閃爍其辭,意內(nèi)言外,說半句留半句的手法。
我還有本《論〈紅樓夢〉思想》,專門講《紅樓夢》的思想的。因為《紅樓夢》的思想如果不先進,在當時不屬于進步的思想,那也就沒有意思了。這實際上是明朝后期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的思潮,應(yīng)該說是初期的民主的思潮,以李卓吾為重要的代表人物,批判傳統(tǒng)的孔孟之道、程朱理學,尤其是攻擊程朱理學!都t樓夢》里賈寶玉、林黛玉為代表的這兩個人物,說的一些話,看起來是小孩子的話,但是實際上都是當時反程朱理學潮流中的一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