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入伏,三伏天,正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期。入伏后,高溫、高熱、高濕的 “桑拿天”將會頻繁出現(xiàn),熱浪襲人,酷暑難耐,各類健康問題也接踵而來,比如中暑、心血管疾病、心衰等。“伏天過不好。!對我們的健康影響太大!絕非危言聳聽!”
三伏天不止是養(yǎng)生的好時節(jié),更加是一個需要避病的日子……一定記住吃好這九寶!
平安“三瓜”
苦瓜——祛痱子
民間自古便有“苦夏吃瓜”之說。第一個推薦的就是苦瓜,此時食用最有益身體,有清熱解暑、清心除煩、益氣解乏、益腎利尿的作用。
如果感覺自己暑熱煩渴,身上長痱子等情況都可以嘗試在夏季餐單中加入苦瓜,涼拌、小炒、煲湯都可以。
絲瓜——平痰喘
絲瓜可謂是夏日里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好幫手”,具有消暑利腸、祛風化痰、涼血解毒的功效。除此之外,如出現(xiàn)痰喘咳嗽、熱病煩渴等也不妨試試食用絲瓜來輔助治療。
冬瓜——增食欲
中醫(yī)認為冬瓜能清熱化痰,除煩止渴,降火解毒、利尿消腫。由于不含脂肪且含糖量較低,對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等人群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冬瓜具清熱解暑功效,而且含有多種維生素及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能夠調節(jié)人體的代謝平衡,同時也起著清熱消暑和增進食欲的作用。
祛病“三肉”
黃鱔——除風濕
另外,夏季是風濕性關節(jié)炎、慢性支氣管炎疾病的緩解期,吃些黃鱔還有冬病夏治的作用。
羊肉——祛寒氣
食后人的全身上下大汗淋漓,渾身毛孔通透,五臟六腑的濕熱、寒氣、毒素隨著汗液排出體外,身體內的垃圾能得到很好的清除。
鴨肉——消水腫
中醫(yī)認為,鴨屬水禽,由于生長在水邊,肉味甘微咸,性偏涼,根據(jù)中醫(yī)熱者寒之的原則,特別適合苦夏、上火、體內生熱者食用。
消暑“三果”
山竹——解燥熱
楊桃——利補水
中醫(yī)認為,楊桃有清熱,生津,利水,解毒的功效;可治療風熱咳嗽,煩渴,口糜,牙痛,石淋等癥,所以還能起到敗火的作用。
桃子——解煩渴
如果怕熱,可以喝常溫的涼白開,樸素而養(yǎng)身。如果你能堅持一個三伏天不碰冰飲、雪糕,即使不專門去“冬病夏治”,體內的頑固寒氣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別怕冷、手腳冰涼的親,記住了哦!
伏天這幾件事情千萬不能做:
不吃冰飲、雪糕,冷粥祛濕最好
夏天不能吃冰淇淋,不能吃生冷的,但是冷粥來上一碗還是可以的。這個冷粥,不是說加了沙冰的那種,而是經(jīng)過冷藏之后,恢復到室溫稍帶涼意的粥。
具體做法:
1、山楂洗凈備用,糯米洗凈,冷水浸泡2小時后瀝干水分。
2、鍋里注入涼水,旺火煮開,倒入山楂,煮15分鐘后,撈出山楂;倒入糯米,中小火煮熟,加入冰糖。晾后存入冰箱的冷藏柜,適時取出后,放致室溫食用。
吹干頭發(fā)再睡
很多人認為,夏天氣溫高可以不吹干、擦干頭發(fā)就睡,但實際上這是很不好的習慣!
夏天時,人洗澡特別勤。有的人頭發(fā)濕漉漉的,就坐在空調屋里,甚至頭發(fā)不吹干就睡覺,導致“濕邪”在不知不覺中入侵身體。所以,夏天也要把頭發(fā)擦干再入睡。
頸椎、腰身不要對著空調
從外面一身汗回來或者在運動后,對著空調使勁吹涼風,濕氣會借機順著張開的汗毛孔進入人體,損傷陽氣。
現(xiàn)在冬天很少見到真正著涼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fā)不出來淤積體內。
在空調房里穿衣服,要過肘過肩,女性不露腰,男性不露頸椎。
納涼熬夜是大忌
很多人喜歡熬夜,從中醫(yī)角度來說,睡眠不足就是脾虛的癥狀,表明體內濕氣過重。
三伏這幾天應該要補一個午覺,30~60分鐘都可以。過了1個小時的午覺,就會影響晚上的睡眠了。
久坐不動
夏天動一動就出汗,現(xiàn)代人不像以前愛動,久坐會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響濕氣的排除。
夏練三伏,就是告訴我們,夏天不可以完全不動,應該要稍微活動一下。
夏練三伏,但別傻練
常說的“夏練三伏”,并不是讓大家不分時間、地點、情況地去鍛煉。
醫(yī)學研究表明,夏天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于80%的時候,人體會出汗;且情緒調節(jié)中樞就會受到明顯影響,人也容易心煩意亂。
兩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雙目和口微閉,調勻呼吸;待口中津液較多時,將其吞咽,可連續(xù)吞咽3次;然后,上下牙叩動10~15次,可起到養(yǎng)心安神、固齒健脾的效果。
三伏天不論男女,都要以坐月子的態(tài)度來養(yǎng)生,下面將“坐月子”養(yǎng)生方法推薦給大家,一定要照著做哦,特別是身體虛寒的女性、身體虛弱的老人家及發(fā)育不良的小孩子。
第一招:喝熱茶
喝熱茶可刺激毛細血管普遍舒張。研究證實,飲用一杯熱茶9分鐘可使體溫降低1℃~2℃,降溫可維持15分鐘以上。因此,夏天喝熱茶是簡便易行的降暑良方。
夏季陽氣浮散于外,人體內里虛寒,因此夏天應適當選擇溫熱食物,喝熱茶,為人體提供充足的能量,讓汗孔得以充分排汗,這樣才能更好地散熱。同理,洗熱水澡、熱水泡腳也可達到促進汗腺分泌、增強代謝、加快散熱的作用。
第二招:艾灸
最佳的方法就是少食寒涼、以灸瀉熱。用艾灸的方法,選則陽穴灸之(先灸百會,再灸大椎),便達到以火瀉熱的效果。
在施灸的過程中,會適量或大量的出汗,這樣悶熱之氣會隨汗液得以宣泄,而且積蓄一冬的邪氣也得以散發(fā),灸完之后,再喝一些溫熱的薄荷葉水,頓時人就會感覺到清爽無比,悶熱之氣一掃而光。所以夏天艾灸,瀉熱清涼是養(yǎng)生避暑的最佳方法。
如果能在每年最熱的“三伏天”施灸就會事半功倍,從而解決久治不愈的因寒凝而引起的各種淤癥、痛癥和有損容顏美麗的各種色斑問題,達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第三招:八段錦
《黃帝內經(jīng)》說“動能升陽”,但是夏天運動最好不要出大汗,因此練八段錦是個不錯的選擇,有助于身體修復治療頑疾。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副院長汪衛(wèi)東介紹,“八段錦”老少咸宜,術式簡單,不受年齡、天氣和地點的限制,非常適合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們,每次練習只需二十分鐘哦~
第四招:“趁熱”調肩頸
三伏前后,心經(jīng)氣血旺盛,和它相表里的小腸經(jīng)也會跟著氣血旺盛起來。小腸經(jīng)走肩膀,以擅長調理頸肩外頭著稱,被稱為“肩脈”。所以凡是頸椎有不適、肩周有問題的朋友就要抓住這個好時機來調理了。
這時在肩頸貼三伏貼也是打通“肩脈”的一個好方法。
敲打雙手小魚際穴
把手抬起來,手心向自己,然后讓雙手的小魚際相互砍。每天有空就可以砍,尤其在下午1-3點氣血流注于小腸經(jīng)的時候,砍夠200下,效果更明顯。小腸經(jīng)起于小指,沿著手臂的外側后緣上繞到肩胛處,所以它能調理頸肩問題。
刺激小腸經(jīng)還能減少兩側顴骨的斑點和魚尾紋,緩解口瘡、咽痛的問題。它最后至于耳屏前方的聽宮穴,因此,耳聾、耳鳴、聽力下降等問題也能改善。
其他方法
熱敷肚臍:
女性、老人及兒童,平時可以用熱水袋或熱毛巾(溫度在四十攝氏度左右),敷在肚子上,半小時后取下,每天堅持敷,輔助身體排汗散熱,是治中暑,解暑的好方法。
熱水浴
如果用冷水洗澡,會使皮膚毛細血管變細,反而更讓人覺著熱。而洗熱水澡,可以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利于機體散發(fā)熱量,消除人體疲勞;蛴脽崴菽_,也可使全身毛孔張開,有利于散熱。
熱水泡腳
在夏季,堅持用熱水泡腳,可促進排汗,增強汗腺功能,提高耐熱力。建議每晚臨睡前用40℃左右溫水浸泡雙腳,水淹沒踝關節(jié)處。每次浸泡15~20分鐘,以感到微微出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