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公安廳5月11日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通報經濟犯罪情況。數據顯示,去年,全省公安機關共受理經濟犯罪案件6909起,抓獲犯罪嫌疑人7205名,挽回直接經濟損失8.37億元。
其中,成功破獲的公安部和中國保監(jiān)會聯合督辦的濟南天橋區(qū)自卸貨車保險詐騙案,抓獲犯罪嫌疑人61名,涉案金額近億元。該案是近年來全國范圍內涉案金額最大、涉及保險公司最多、偵破難度最大的保險詐騙案。
據悉,該案持續(xù)時間長,在行業(yè)影響巨大。自2000年起,極個別從事運輸的“聰明人”無意間發(fā)現一條更便捷的“致富方法”。通過“購買保險-偽造事故-串通修理廠-惡意索賠”的方法,顯然要比跑運輸高效的多,尤其是可以將一些老舊車輛變廢為寶。初始之時,對于個別案件,保險公司往往較為寬容,對于其中的問題不予深究,對于到職場滋事的人員也多采取安撫態(tài)度。導致騙保之風愈演愈烈,出現了更為惡劣的狀況:
1、固定地點、連續(xù)夜間出險,制造單側翻車事故;
2、統(tǒng)一到某民族修理廠打包定價,不允許拆解定損;
3、明碼標價,每次事故一律開價10萬;
4、伙同親友、修理廠到保險公司鬧事,干擾辦公;
5、對查勘人員辱罵、恐嚇、拘禁,扣押查勘車等。
事件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從濟南發(fā)端,直到整個山東保險行業(yè)將涉嫌騙保車輛列入黑名單,嚴格限制承保;二是擴展至全國,這些不法分子借助過戶、外省掛牌、更換車主信息甚至直接造假等各種手段,在其他省份進行惡意騙保,為了能夠投保無所不用其極;三是回歸山東,在全國都在控制山東貨車業(yè)務后,在外地進行騙保的難度與成本也在加大,故而再次回歸山東,但是騙保車輛改用私家車。
有評論人士列舉過幾組數據,呈現了犯罪分子保險詐騙的瘋狂程度:通過抽取8輛貨車的樣本數據看到,其近五年的歷史賠償金額高達236萬元,涉及11家保險公司,包括人保、平安、太平洋、國壽財、中華聯、大地、陽光、都邦、永誠、華泰和中銀保險;某山東以外的省份,2015年上半年整理的涉嫌欺詐案件中,在山東出險的金額達到334萬元,均集中在濟南天橋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