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文化 > 文化動態(tài)
投稿

將泰山打造成中華民族精神家園 凸顯寧陽在泰山文化傳承中的重要地位

2019-03-20 22:33:30 來源:今日報道網 作者:周曉冀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近日《泰安市城鄉(xiāng)一體空間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公示,公開征求社會意見。規(guī)劃立足泰安生態(tài)和文化兩大核心優(yōu)勢,彰顯泰山世界文化遺產價值和國泰民安精神內涵,將泰山文化保護傳承擺在重要位置,以泰山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的精神文化空間,把泰山打造成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泰安市委書記崔洪剛提出,泰山文化內涵的時代價值分三層,分別是“天人合一、國泰民安”,承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吉祥文化;“敢于擔當、自強不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取文化;“厚德載物、開放包容”,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智慧的和合文化。真實完整地保護泰山文化遺產,需要全面梳理泰山文化資源,這其中就包括寧陽的周公嘉禾文化以及相關歷史遺跡。

    泰山學院歷史學院自2018年以來,與寧陽周公嘉禾研究院深入開展合作研究,助力傳統(tǒng)家風文化展館建設,推動寧陽地方文化弘揚,極大提升了周公思想與嘉禾文化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的地位。為進一步落實《泰安市城鄉(xiāng)一體空間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推動《泰山文化保護傳承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的編制,歷史學院研究團隊提出將寧陽納入以泰山為中心的中華文化樞軸的構建體系中,以周公嘉禾文化引領和整合泰山文化與儒學文化的高度融合,實現(xiàn)泰山南北區(qū)域和大汶河流域的協(xié)同發(fā)展。其主要依據(jù)有以下兩點:

   1.《規(guī)劃》確定了文化產業(yè)、遺產旅游、新經濟發(fā)展三條主線,由濟南到泰山到曲阜的泰山軸線和大汶河、黃河廊道等三條傳播軸帶。其中中華文化樞軸以泰山為中心,將四座千年歷史名城濟南、泰安、曲阜和鄒城串聯(lián)起來,為中華民族精神家園奠定了有形的空間架構。這條中華文化樞軸包含了代表國泰民安象征的祈愿文化、進取文化和大同文化。

    而周公正是中國和合文化和大同文化的代表人物,也是禮學文化的開創(chuàng)者和儒學理論的啟蒙者。盡管周公一生的活動主要在中原地區(qū),但其“家國同構,天下合同”為核心的嘉禾思想,則成熟與東居寧陽時期,并從此傳布天下。李學勤先生曾在解釋“小臣單觶”時認為,周公伐商聚師之“成”就在今寧陽東北,而境內周公臺村也因出土過青銅器而被傳說為周公東征遺跡。諸版《寧陽縣志》都說:“東臺,在縣南里許。舊志云,相傳周公居東,系易于此,故又名周公臺。”因此,寧陽應該成為中華文化樞軸的重要組成部分。

微信圖片_20190320223427.jpg   周公嘉禾家風展覽館

    2.從中華文化樞軸的整體設計來看,又分為泰山文化軸和儒家文化軸,舜耕之山、封禪圣地、孔孟之學、伏羲故里,這些文化要素及其代表人物都有其所依托的城市和名山。特別是曲阜聚二圣于一城,除孔子之外,周公也因其封地和享地在此而成為樞軸上的重要一環(huán)。周公作為《規(guī)劃》中提出的四圣之一,文化地位之高毋庸置疑,但是對周公文化的地理坐標和空間位置卻沒有給出明晰的說明。這不但影響了周公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fā),也不利于對《規(guī)劃》所倡導的和合文化和大同文化的理解與建構。

    其實,周公在泰山文化軸內自有其重要的歷史遺跡,這就是寧陽的周公臺。忽略寧陽作為周公東征之地在其人生成長和思想凝練過程中的有形價值,無疑對于闡釋中華文化樞軸的整體意義略顯不足,對于泰山文化精神價值的弘揚也缺乏說服力。泰山文化其實是周文化、儒文化和魯文化的三位一體,其中尤以周公所創(chuàng)造的禮樂文化為內在核心。將寧陽周公臺及其嘉禾文化納入泰山文化保護傳承發(fā)展體系,充實泰山文化中部“禮”的內涵,以此可實現(xiàn)《規(guī)劃》中所設想的“區(qū)域協(xié)同發(fā)展戰(zhàn)略”,并與曲阜、鄒城的儒家文化形成對接,從而為共建中華文化樞軸,引領全域旅游戰(zhàn)略升級奠定基礎。

    研究團隊認為,在中華文化樞軸中,儒家文化軸是主軸,以周公德和思想為引導,左右了中華文明的歷史走向;泰山文化是輔軸,以國泰民安愿景為意向,照亮了中華民族的進取之路;在兩者的交融匯聚地帶,還存在著一片極富文化底蘊的精神家園,即汶陽田和大汶河架構起的歷史空間。這其中以寧陽為代表的周公文化圣跡,應該成為《規(guī)劃》中的重要一筆。 

 
責任編輯:任志強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今日報道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lián)系我們
今日報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1

魯公網安備 370104020006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