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桂雄在果園里。陳新建 攝
這些天,在“炎陵黃桃”產(chǎn)區(qū)湖南省炎陵縣,黃澄澄、沉甸甸的黃桃壓滿了枝頭。摘個黃桃,咬上一口,肉質(zhì)細,汁水豐。
多年前,在黃桃豐收的季節(jié),當?shù)厣矫駞s是一臉愁容:桃是好桃子,可走不出深山,還不是“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
如何幫鄉(xiāng)親們用黃桃找到致富門路?8年前,這是擺在炎陵縣湖田村幫扶工作隊隊長袁桂雄面前的難題。
2014年開春,結(jié)束了在醴陵市泗汾村為期2年的黨建幫扶工作后,51歲的株洲市民政局調(diào)研員袁桂雄,來到羅霄山深處的炎陵縣湖田村駐村幫扶。湖田村民兵營長譚湘林幫袁桂雄在村委會安頓下來,“添置”了一副床板、一個電飯煲和幾包方便面。
湖田村山多田少,雖然緊鄰炎帝陵景區(qū),并沒有“沾到老祖宗多少光”。袁桂雄剛來村里那天,看到村口有一家人為了修補破漏的屋頂,全家老小齊上陣。這讓生在羅霄山、長在羅霄山的袁桂雄很是心疼。
19歲那年,袁桂雄參軍走出大山。14年的軍旅淬煉,讓年近半百的他在受領重回大山駐村幫扶的任務時,沒有太多的猶豫。
“人這一生,總要做幾件有意義的事。扶貧,我是個‘新兵’,但我這個老兵不怕苦,我一定盡己所能讓老區(qū)鄉(xiāng)親們過上好日子。”
湖田村曾有一座橫跨洣水的單孔石橋。由于年久失修,遇有暴雨,河水上漲漫過橋面,村民只能繞道走。一次山洪暴發(fā),洪水不僅淹了橋,還淹了村里幾百畝農(nóng)田。正在市里開會的袁桂雄驅(qū)車趕回村里,連夜組織村民自救。洪水退去,村里87歲的志愿軍老兵唐文喜找到袁桂雄:“袁隊,要能把這座橋修好,我在上面走一回,死了也值!”
袁桂雄籌來資金,組織村里的民兵拆除舊橋,建起一座能通車的新橋,取名“連心橋”。
“筑路建橋修水庫,群眾盼啥我們干啥。”袁桂雄與同在湖田村扶貧的炎陵縣人武部工作人員一道,謀劃為村里修建了3公里長的環(huán)村公路,讓湖田村成為炎帝陵景區(qū)的“后花園”,大力發(fā)展黃桃、柰李等特色水果種植產(chǎn)業(yè),幫湖田村摘掉了貧困帽。
2015年10月,卸下了湖田村幫扶任務的袁桂雄,又轉(zhuǎn)戰(zhàn)茶陵縣省級貧困村左江村。袁桂雄在走訪中了解到,村里用電還是自供電。因為沒有保障,村民家里的電器常常成了“擺設”。
“電的問題不解決,左江村的幫扶工作就沒辦法開展。”袁桂雄和工作隊多方奔走,聯(lián)系省電力公司投資改造電路,并入國家電網(wǎng)。
致富靠集體,脫貧靠產(chǎn)業(yè)。左江村深在大山,山地多、耕地少,依靠傳統(tǒng)種植難成規(guī)模。袁桂雄時常在山里邊走邊想:這片山地,適合種點啥?在一次縣里組織的招商引資會議上,他了解到種植杭白菊大有可為,立刻邀請專家到左江村調(diào)研。得到肯定的答復后,袁桂雄動員村民成立合作社,發(fā)展杭白菊種植。除了白色的杭白菊,黃牛、黑米、紅心柚和綠色休閑也進入他的視野,共同成為左江村“五彩左江”的致富品牌。
秉持“村民的幸福感就是駐村干部獲得感”的信條,袁桂雄的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場”又拓展到茶陵縣的枧田村和臥龍村。當年,袁桂雄在部隊圍湖墾荒多年,落下一個病根:每遇天氣變化,他的右腳便會腫脹穿不進鞋,只能換一只大碼的鞋子。10年來,他穿著一大一小的鞋子,輾轉(zhuǎn)羅霄山5個山村,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走出了赤誠為民的足跡。
2019年,袁桂雄獲評“全國模范退役軍人”。2020年11月,他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
6月21日,正在茶陵縣臥龍村帶領村民查看杭白菊長勢的袁桂雄,接到譚湘林的電話:“老班長,村里的黃桃、柰李都熟了,大家都盼著你回來嘗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