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含飴弄孫;
80歲,步履蹣跚;
90歲,神志不清;
100歲,每一天都跟死神擦肩而過。
似乎,這就是我們對老年人的印象。
人們總覺得夢想和沖勁是屬于年輕一輩的特有標簽,從未設想過它們發(fā)生在古稀之年會怎樣。
有這樣一位老人,他75歲環(huán)游歐洲,87歲考大學,98歲碩士畢業(yè),還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
100多歲時,還能自食其力,買菜、洗衣、做飯、打掃院子都不在話下,而且上下四樓行動自如,完全打破了我們對百歲老人的認識。
他的名字叫趙慕鶴。
趙慕鶴,出身于1912年山東的金鄉(xiāng)縣。
14歲時跟隨清朝貢生趙朝儀學習“鳥蟲體”書法,每一個筆劃都是一只鳥或者一只蟲。
書寫不易,他卻能堅持每天練習,一練就是近百年,其書法作品還被大英博物館收藏。
作為“四朝元老”,他一生跨越晚晴、北洋、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見證了祖國從衰敗、動蕩不安、戰(zhàn)火紛飛,到繁榮昌盛,成為了人們眼中“最賺的男人”。
35歲之前,他一直生活在富裕的地主之家,結婚生子。
35歲之后,他來到祖國寶島臺灣。為了生活,44歲的他到高雄女子師范學校任教,直到66歲退休。
退休后,他過著閑情逸致的生活,打掃院子、練練字。
75歲時,身邊的年輕人天天嚷著“要背著包出門旅游”,但遲遲沒有行動。
耳濡目染下,趙慕鶴也有了去看看世界的想法,他覺得現(xiàn)在不出去,以后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當時的他,英語只會說“Yes”和“No”,積蓄少得可憐,還高齡,可他出國游的想法卻異常堅定。
當他的朋友知道后,都笑他異想天開,并勸他不要擅自冒險。
可他卻說:“如果出國玩一趟要準備很久,要懂語言,要有錢,那我就三輩子都出不了國。”
于是 ,趙慕鶴說走就走,只買了張機票,甚至連房間都沒有預定,也沒有跟團,而是像年輕人一樣,背著背包,就踏上“窮游”之旅。
因語言不通,每到一個國家,他的第一個目的地永遠是中餐廳,讓服務員將下一站翻譯好寫在小紙條上,然后拿著去車站買票。
不熟悉環(huán)境,找不到旅社怎么辦?
每天傍晚時分,趙慕鶴看見背著包往回走的年輕人,跟著他們走,準能找到青年旅社,還曾跟20多個人擠過一間房。
在法蘭克福的青年旅社,為了表達謝意,他一大早逐個叫醒貪睡的年輕人去吃早飯。
為了省錢,趙慕鶴會特意買夜間的車票,這樣就能省掉當晚的住宿費用。
實在沒有住處,就在公園的長凳上露宿一晚,又或者在電話亭蜷縮一夜。
游玩到倫敦時,趙慕鶴終于有了穩(wěn)定的落腳點,住在他學生家里。
白天學生夫妻倆上班,他就幫忙做家務,比如掃地、擦玻璃等。
忙完后,趙慕鶴就一個人出去逛,然后在學生下班前回來,并做好飯菜等他們回家吃。
看見庭院籬笆破舊不堪,趙慕鶴就主動用木箱的木條,搭建新的籬笆柵欄,幫學生省去1000英鎊的勞工費。
很難想象,一位70多歲的老人,既沒錢,又不會英語,卻歷時5個月,僅花了三萬多人民幣,就游遍歐洲。
在萊茵河上哼著小調(diào),在法國看了埃菲爾鐵塔,在英國參觀了莎士比亞故居……
當朋友們看到趙慕鶴安全歸來,既驚喜又疑問得問:
“當初就不怕回不來了?”
對此,趙慕鶴云淡風輕地回答說:
“怕什么?大不了就死在外面!”
趙慕鶴勇于嘗試人生,除了出國旅游外,還有求學。
87歲時,正要考大學的孫子,被趙慕鶴接到臺灣,孫子當時因成績不佳,有些厭學。
趙慕鶴覺得不好好讀書,怎么找工作呢。
處于叛逆期的孫子,直接回懟“我不讀了,要讀你讀。”
聽到這,一般家長都會問“你讀書給誰讀的?”
可是,趙慕鶴沒有這樣質(zhì)問孫子,反而為了鼓勵孫子,決定和孫子一起學習參加考大學。
結果第一年,爺孫倆都落榜。
很多年輕人,學習上遇到一點挫折,就想放棄?88歲的趙慕鶴,卻勸孫子不要氣餒,倆人再奮戰(zhàn)一年。
這一年他們比前一年更拼,挑燈夜讀,堅持披星戴月地學習。
努力終于沒有被辜負,第二年爺孫倆都考上了大學。
但有位教授卻不看好趙慕鶴,還放下誑語“如果你讀完,我給你下跪。”
面對質(zhì)疑,趙慕鶴并沒有表露太多,而是在心里對自己說:
“只要能活到那天,就一定可以畢業(yè)。”
住的地方離學校來回5小時的車程,但他從未遲到曠過課,風雨兼程,按時完成作業(yè)。
甚至碾壓那些二十出頭正值讀書黃金期的同學,提前2年修完別人6、7年才能完成的學業(yè),第一個畢業(yè),驚呆了校領導。
“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被趙慕鶴詮釋的淋漓盡致。
在同齡人都在想方設法地延年益壽的時候,趙慕鶴卻像被開啟開關的機械一樣,在學習上停不下來。
當聽到朋友的兒子要考研究生時,趙慕鶴決定跟著一起報考。
這一次,僅用三個月的時間,趙慕鶴就考上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
可背后的艱辛卻是常人無法想象,每天早起看書,一直到凌晨一兩點,偶爾還去學校旁聽。
即使比授課老師年齡還大,被特批發(fā)言不用起立,可趙慕鶴從未倚老賣老,每次都會站著發(fā)言。
因為尊師重道是他做人的原則。
更讓人佩服的是,他沒有曠過一次課,每次都比老師早去,上課也不打瞌睡、不開小差、不玩手機、不看其它無關書籍。
正如趙慕鶴老人所說,
“決定要做什么事情,就要對自己狠一點,否則做不成。”
趙慕鶴說: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不在于年齡和財富,而在于心靈的地圖。”
當被記者問到,這一生做過最驕傲的事情是什么?
趙慕鶴說:“我最驕傲的是從未做過壞事,誰有困難我就幫助誰。”
作為一名鳥蟲體畫家,他從未想過賣字畫來改善生活,錢財對他來說,只要夠吃飯就行。
就連孫子讀大學時,學費90萬臺幣都是老人貸款借來的。
但他卻將幾十年書法義賣的幾千萬臺幣,全部捐給需要的人。
2009年,高雄遭受洪水的侵襲,不少人因此喪命。
看著愈來愈嚴重的災情,趙慕鶴主動召集臺灣當?shù)氐臅嫾,動員大家拿出書畫作品,義賣后將錢捐給災民。
落葉歸根,是中國老人的一種情感寄托。
一位病重的同鄉(xiāng)老兵,希望彌留之際回到家鄉(xiāng),那時的交通還不像現(xiàn)在這樣便捷,因為害怕老兵在路上有生命危險,沒有誰愿意送他返鄉(xiāng)。
彼時,趙慕鶴沒有像其它人一樣避開,而是主動請纓,愿意親自將老兵送到家。
這位老兵返回家鄉(xiāng)后,過了12年才去世。
假若趙慕鶴沒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老兵也沒能如愿以償回到家鄉(xiāng),或許早已客死他鄉(xiāng)。
93歲時,他到醫(yī)院做義工,倒尿壺、換紙尿褲,照顧那些比自己歲數(shù)還小的病人。
醫(yī)護人員擔心每天騎單車來幫忙的趙慕鶴的安全和健康,勸他不要來了。
可固執(zhí)如他,“要不我坐公交車來吧?”
100多歲騎單車去菜市場買菜。
如果老板多找,他會將多的錢主動退回去,而當老板錢找少了,他卻選擇沉默離開,因為老人有一顆憐憫的心,他深知掙錢不易。
會書蟲體畫的人越來越少,如果有人想學畫,趙慕鶴不是收取高額學費,而是免費授課,只希望傳統(tǒng)文化能被傳承下去。
即使個人力量微不足道,可當別人需要幫助時,他依然會第一時間站出來。
幫助逃學離家的孩子、遭遇車禍沒錢治療的陌生人、退役后無人照顧的老兵、孤苦伶仃的老人……
他從不吝嗇自己的愛心。
在趙慕鶴身上,你似乎永遠看不到“老去”的痕跡。
100多歲時,還辦書展、出自傳《悠游100年》,忙的不亦樂乎。為了方便買車票、看病掛號,自學上網(wǎng)和英語。
曾有一位同事來拜訪他,看見墻上的英文和桌上的電腦,脫口就問,“老趙,你都要死了,還學什么電腦?”
“可是,我現(xiàn)在還活著。”趙慕鶴說完,自己也笑了。
在趙慕鶴的日歷上,每一天都被安排得滿滿的,他一直在前進,直到生命的盡頭。
離開講臺后,趙慕鶴將自己的人生活成一本教科書,他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
人生真的從沒有太晚的開始,年齡也從來不是突破自己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