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天、管地、管空氣!在武漢青山方艙醫(yī)院時,同事們給邵青青(如圖。資料照片)取了個外號:邵三管。
“邵三管”這個外號,邵青青不僅笑納,還很得意:不管是院士還是院長,進艙都得受她監(jiān)督做好防護,是為管天;所有地面都要按清潔區(qū)、緩沖區(qū)、污染區(qū)劃分好,消毒到位,是為管地;“不讓一個病毒存活在空氣中害人”,是為管空氣。
邵三管何許人?她是一名“90后”護士,一名黨員,同時也是河南支援湖北醫(yī)療隊成員。在青山方艙醫(yī)院時,她擔任B艙護理第四大組組長、感控總負責。除了醫(yī)療護理工作,邵青青還肩負著一個重要使命:負責進出方艙的感染預防及管控,俗稱“門神”。
邵青青性格很“剛”。有一位隊員脫防護服時有危險動作,她硬把這個大男人給訓哭了。安保、保潔、消毒等非醫(yī)護人員中有的人防護意識不強,是她重點盯防的對象。有一次,同是河南老鄉(xiāng)的安保小哥小楊工作累了,出艙時想趕緊把沉重的防護服脫掉,沒按程序來,邵青青急得聲色俱厲地訓了小楊一通。從此,她又多了個外號——邵厲害。邵青青自己倒不介意,“不是故意要兇他們,一人感染,全隊隔離,嚴格是為了確保大家的安全。”
醫(yī)護人員平時生活的賓館,她也嚴格劃分為清潔區(qū)、緩沖區(qū)、污染區(qū),督促大家遵守。“既然當了‘門神’,就要像關公秦瓊那樣站好崗。”邵青青笑著說。
邵青青也有“柔”的一面。2月15日武漢突降大雪,天氣特別冷,值班護士李元元突然到了生理期,疼得縮在墻角里,渾身發(fā)抖。邵青青看到后,趕緊打電話請求支援,并上前抱住李元元,把她的雙手放在自己腋下取暖,一直抱了李元元40分鐘,直到支援隊員進場……
邵青青是艙內(nèi)護士組青年突擊隊隊長,每次進方艙,她都要在防護服上寫上兩行大字:“青年突擊隊 有事請找邵小護”。青山方艙醫(yī)院剛啟用時,一下子涌進來大批患者,要緊急為他們做咽拭子采集,這項工作感染風險很高,邵青青二話沒說,自己先沖了上去,106名患者,她一人“承包”了80名。
“采集咽拭子,病人得放松,如果太緊張,容易疼。”邵青青說,為了讓患者情緒放松,她采集之前會先跟患者聊聊天,問他們病好后最想干什么,有人說想看藍天,有人說想去看櫻花,有人想吃熱干面。說說笑笑,采集就做完了,事后大家都說,一點都不疼。從此,邵小護的名號在青山方艙就傳開了。
邵青青說,剛?cè)朐旱幕颊咔榫w脆弱敏感,心情放松了,才能配合好治療。她想起大家病好后的愿望,那就給他們送千紙鶴吧,在上面寫上他們的小心愿!
2月16日起,她花了10天時間,一連折了200只千紙鶴,在上面一一寫下患者的心愿。2月27日上班時,邵青青把親手折的200只千紙鶴帶進方艙,為患者們一一發(fā)放,大家都很驚喜,有人感動得直掉眼淚,還有一名患者對她說:“不愧是青年突擊隊,總是‘突’然帶給我們驚喜!”
2月19日,艙里有3名患者過生日。邵青青與所有醫(yī)護人員都來了,3名患者站在中間,醫(yī)護人員和患者一起圍了個圈,所有人就像一家人一樣唱起生日歌。歌唱完,3名過生日的患者已泣不成聲,這時,不知誰帶頭喊了聲“武漢加油”,大家回過神來,所有人一齊高呼,“武漢加油!中國加油!”聲音響徹方艙。
“當時我的眼淚唰一下就流下來了。”邵青青說,那個場景讓自己震撼無比,永生銘記。
3月9日,運行了26天的青山方艙醫(yī)院正式休艙。臨出院前,一直被她照護的周大姐特意找到她作揖告別:“要不是疫情特殊時期,我真的特別想抱抱你。”那句話說得邵青青鼻子一酸,“平時周大姐總讓我離她遠一點,怕傳染給我。”
休艙前的晚上,是邵青青值守的最后一個夜班,整個病區(qū)只剩下18名病人。晚上邵青青起來查房,撫著一張張病人離去后整潔的病床,她一個人在空蕩蕩的四病區(qū)哭了,“大家都出院了,這是好事,我心里也很高興,但相處這么多天,已經(jīng)和大家成了一家人,心里真的很不舍。”
邵青青說,那天晚上,她做了個夢,夢見一只只千紙鶴抖動著翅膀,帶著夢想,飛出方艙,飛向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