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在沈陽桃仙國際機場,禮兵將殮放志愿軍烈士遺骸的棺槨從專機上護送至棺槨擺放區(qū)。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時值清明,4月3日11時36分,在兩架殲-11戰(zhàn)機護航下,軍方伊爾-76運輸機將10位赴韓作戰(zhàn)志愿軍烈士遺骸送達沈陽。記者注意到,此次是退役軍人事務部掛牌成立后首次迎接在韓志愿軍烈士歸國。資料顯示,從2014年至2018年,已有五批共589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被祖國接回。
運輸機降落在沈陽桃仙機場后,10位解放軍禮兵登機整理棺槨,現(xiàn)場舉行了隆重的迎接遺骸儀式。
有媒體評論稱,這是共和國用最高禮遇迎接英雄回家。專家評論稱,使用軍機而不是民機護送,意義重大。軍用飛機具有國家飛行器的特殊屬性,它代表了國家形象和國家意志,展現(xiàn)了國家對于烈士的敬仰和撫慰。另外,戰(zhàn)機迎接并護航,相當于在烈士回國時候我軍戰(zhàn)士持槍護送并致敬,是用軍隊特有的方式傳遞出對烈士的敬重。
記者還注意到,禮兵普通的齊步行進步伐速度是每分鐘116步。但昨天的迎接儀式現(xiàn)場,禮兵放慢步伐速度下降至每分鐘80步甚至是30步,這表達了禮兵戰(zhàn)士和祖國對歸國英雄的敬重。根據(jù)安排,4月4日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將舉行烈士遺骸安葬儀式。
記者從退役軍人事務部獲悉,昨天早些時候,中韓雙方在韓國仁川國際機場共同舉行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交接儀式。退役軍人事務部副部長錢鋒率中方交接代表團出席儀式,中韓雙方代表現(xiàn)場簽署交接書,確認交接10位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及相關遺物。中國駐韓國大使邱國洪為志愿軍烈士棺槨覆蓋國旗,中方舉行悼念儀式,解放軍禮兵護送烈士棺槨登上解放軍空軍飛機。
在此次迎接烈士歸國前不久,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網(wǎng)信辦、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等10家單位聯(lián)合下發(fā)《關于在清明節(jié)期間開展“傳承·2019清明祭英烈”宣傳教育活動的通知》部署緬懷英烈宣傳教育活動。退役軍人事務部披露稱,以黨、政、軍、群10個相關部門聯(lián)合部署開展弘揚英烈精神的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其規(guī)模和頻度尚屬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