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人物 > 各界楷模
投稿

帶您走近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3名航天員

2022-12-02 23:40:11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 占 康 王凌碩 張彥昕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在軌執(zhí)行任務5個多月后,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3名航天員即將迎來新一批戰(zhàn)友入駐輪換——

2022年11月28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對外公布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名單,指令長費俊龍和航天員鄧清明、張陸將執(zhí)行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最后一次飛行任務。屆時,6名航天員將在“天宮”勝利會師,同時在軌工作生活。

在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拉開帷幕之際,記者帶您走近執(zhí)行此次任務的3名航天員。

航天員費俊龍——

初心不改 再探蒼穹

 

費俊龍,男,漢族,籍貫江蘇昆山,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65年5月出生,1982年6月入伍,198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現(xiàn)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專業(yè)技術(shù)少將軍銜。曾任空軍某飛行學院飛行技術(shù)檢查員,被評為空軍特級飛行員。1998年1月入選為我國首批航天員,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大隊長、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tǒng)副總指揮。2005年10月,執(zhí)行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并擔任指令長,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并獲“航天功勛獎章”。經(jīng)全面考評,入選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并擔任指令長。

17年前,他與戰(zhàn)友聶海勝踏雪出征,環(huán)繞地球飛行77圈……

17年后,他依舊意氣風發(fā),精神飽滿,再次奉命出征。

光輝時刻的背后,是費俊龍對初心的默默堅守。

費俊龍出生在江蘇昆山陽澄湖畔,從小就崇拜英雄。一次,大姐夫回家探親,軍帽上金燦燦的五角星,深深吸引著少年費俊龍的目光。

費俊龍找來材料自制五角星,并細心地刷上紅漆,別在帽子上。

1982年,空軍在江蘇昆山招飛,費俊龍如愿成為一名空軍飛行學員,終于戴上了真正的軍帽。

“要做就做最好的飛行員!”年輕的飛行學員費俊龍仰望祖國的藍天,壯志滿懷。

從空軍特級飛行員到特級航天員,費俊龍始終在奮勇前行。

神舟五號載人飛行任務中,楊利偉一飛沖天,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航天員。那時,費俊龍默默在心中為自己定下一個目標。

頭低位訓練時,整整5天時間,腳高頭低仰面朝天,躺在一塊特制的“床板”上,連腿都不能蜷一下——費俊龍挺過來了;

離心機訓練,相當于在胸部壓上8倍于自身體重的重物,即便停下來還是感覺天旋地轉(zhuǎn)——費俊龍也挺過來了……

2005年1月,航天員中心完成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的初選工作,費俊龍順利入選。

2005年10月12日凌晨,東風航天城突然天降瑞雪。好在天公作美,發(fā)射前,雪奇跡般地停了。9時整,神舟六號飛船拔地而起,費俊龍與聶海勝攜手進入太空。

當天17時30分,費俊龍打開返回艙和軌道艙之間的艙門,“飄”進軌道艙,高興地對著鏡頭豎起了大拇指。

10月17日凌晨,神舟六號飛船按計劃返回地球。關(guān)上返回艙門時,費俊龍在心里默念:我一定還會回來。

經(jīng)過115小時32分鐘的太空飛行,神舟六號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費俊龍和聶海勝自主出艙,為中國人第二次太空之行畫上圓滿句號。

從2005年首飛太空,到2022年再度出征,費俊龍始終堅持刻苦訓練。這期間,他擔任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大隊長。卸任后,他又擔任航天員系統(tǒng)副總指揮,分管航天員選拔訓練工作。

走上領(lǐng)導崗位后,費俊龍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但他絲毫沒有放松過對自己的要求。只要遇到新的訓練科目,他都主動要求第一個上。

“珍惜崇高榮譽、邁向更深太空。”這句鐫刻在航天員大隊公寓門柱上的鏗鏘誓言,是費俊龍和戰(zhàn)友們的力量源泉。

多年來,費俊龍身體各項指標一直保持優(yōu)良。他始終堅定一個信念:重返太空。

年齡大了,職務高了,但費俊龍的拼勁不輸任何一個年輕人。隨著空間站任務的到來,他積極備戰(zhàn),順利入選神舟十五號任務乘組。

空間站任務需要學習訓練的內(nèi)容堪稱海量。費俊龍爭分奪秒,每天晚上復習到12點,第二天早上5點半又起床預習。除了吃飯睡覺,他幾乎都在思考工作。

一次水下驗證試驗,費俊龍在安裝完第一組試驗品時,已經(jīng)檢驗出不合格的地方。原本他可以出水匯報自己的試驗結(jié)果,但他堅持做完了全部試驗。出水后,他顧不上休息,第一時間向科研人員分享自己的操作體驗。在他建議下,科研人員改進了設(shè)備工效,優(yōu)化了操作流程。

如果把空間站建造階段的4次載人飛行任務,比作是一場接力賽,那么,執(zhí)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的3位航天員,將進行最后一棒沖刺。

目前,空間站“T”字基本構(gòu)型已建成。此次任務,費俊龍和戰(zhàn)友鄧清明、張陸將完成多次出艙任務。艙外作業(yè)覆蓋3個艙段,他們將首次把貨物從夢天艙的氣閘艙運出來。

“作為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后一批乘組,我們備戰(zhàn)任務的時間最長,訓練最多。對此,我和戰(zhàn)友們有足夠的信心,也做了足夠的準備。”費俊龍說。

航天員鄧清明——

永不放棄 天宮夢圓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占 康  記者 王凌碩

鄧清明,男,漢族,籍貫江西宜黃,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66年3月出生,1984年6月入伍,198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現(xiàn)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大校軍銜。曾任空軍某師某團某飛行大隊副大隊長,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入選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jīng)全面考評,入選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

夢想,要奮斗多久才能抵達?

2022年11月28日,東風航天城問天閣,即將執(zhí)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鄧清明,給出他的答案:24年10個月。

作為唯一沒有執(zhí)行過飛天任務的現(xiàn)役首批航天員,鄧清明終于即將圓夢蒼穹。

一路走來,鄧清明的追夢之旅有過高光時刻——從農(nóng)家子弟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空軍飛行員,又光榮入選中國首批航天員。

多少次,鄧清明與飛天夢想失之交臂;多少次,他目送戰(zhàn)友出征,載譽歸來……

戰(zhàn)友們說:鄧清明20多年的飛天之路真正詮釋了“不拋棄,不放棄”的真諦。

1998年1月5日,鄧清明和其他13名戰(zhàn)友一起,成為解放軍航天員大隊首批航天員。經(jīng)過幾年刻苦學習,第一批航天員全部取得執(zhí)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資格。

當時,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è)剛剛起步。受任務密度和條件制約,飛天機會有限。每次任務前,會按照航天員綜合評價排名確定主備份人選。在很多科目考核中,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成績往往相差很小,甚至只有零點幾分。

就是這細微的差距,令鄧清明一次次與飛天夢想失之交臂。

來不及彷徨和懈怠,鄧清明又繼續(xù)投入訓練和學習。

鄧清明把每次落選當做磨礪,越挫越勇:“這么多年來,我總認為,在追夢和奮斗的道路上,可以停下來思考,但絕對不能放棄。”

鄧清明格外珍惜每次選拔機會,主動給自己加碼,提高訓練強度和難度。無論再苦再累,他總逼著自己再練一會兒、再試一次……

備戰(zhàn)神舟十一號任務時,鄧清明和陳冬分在一組,參加為期33天的地面組合模擬驗證1∶1試驗。他們住進密閉艙內(nèi),完成了全部訓練內(nèi)容。

試驗結(jié)束后,鄧清明和陳冬提出了很多建設(shè)性的意見和建議,為正式任務打下良好基礎(chǔ)。

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發(fā)射前夜,問天閣燈火通明。鄧清明心中五味雜陳——這可能是自己離飛天夢想最近的一次,也可能是自己職業(yè)生涯中最后一次機會。

然而,夢想再一次止步。

“海鵬,祝賀你!”鄧清明停頓了一會兒,轉(zhuǎn)過身面向景海鵬,緊緊抱住他。景海鵬也飽含深情地抱緊鄧清明。

這個擁抱持續(xù)了幾分鐘,整個問天閣大廳靜得似乎能聽到心跳的聲音。

鄧清明至今還記得,一位戰(zhàn)友握住他的手說:“不管主份還是備份,都是航天員的本分!老鄧,你要繼續(xù)努力,不要放棄。”

“在載人航天這個舉世矚目的偉業(yè)中,個人的榮辱得失微不足道。大家勠力同心,共同圓滿完成任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光榮的。”鄧清明說。

新時代,我國載人航天事業(yè)進入快速發(fā)展階段。偉大的時代,為追夢人提供了更多圓夢的可能。當宣布鄧清明進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那一刻,他的內(nèi)心出奇平靜。

32歲進入航天員大隊,鄧清明風華正茂。56歲圓夢太空,他已兩鬢染霜。

來不及想太多,鄧清明馬上投入到更加嚴格的訓練中。他知道,長達半年的駐留過程中,3個艙段的管理維護、數(shù)百項科學實驗、多次出艙任務正等待著自己。

眾所周知,航天員水下訓練消耗體力大,操作難度高。第一次在水下練習上腳限位器時,鄧清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腳塞進去一半。誰知,他一不小心沒穩(wěn)住,腳又滑脫了。這時,他的體力消耗已經(jīng)很大。工作人員建議他休息一下,但他執(zhí)意要繼續(xù)訓練……

“再來一次!”當天水下訓練課程結(jié)束時,鄧清明又要求單獨進行上機械臂練習。上岸后,他累得幾乎虛脫,整個人卻格外興奮:我終于熟練掌握了這項技術(shù)!

飛天之際,鄧清明深情地說:“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感謝載人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感謝幾代航天人的接續(xù)奮斗、攻堅克難,讓我等到了圓夢的機會!”

航天員張陸——

一往無前 放歌九天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占 康 記者 王凌碩

張陸,男,漢族,籍貫湖南漢壽,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76年11月出生,1996年8月入伍,1999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現(xiàn)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大校軍銜。曾任空軍某訓練基地某團司令部空戰(zhàn)射擊主任,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2010年5月入選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經(jīng)全面考評,入選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

成為航天員12年后,46歲的張陸即將出征太空。此刻,他自信而從容:“加入航天員隊伍以來,我始終心懷夢想。我將繼續(xù)以不怕吃苦、一往無前的精神完成這次任務!”

“汗水伴著孤單和平淡,我還會仰頭望著天,那個夢讓我一往無前……”這是張陸寫給自己的歌,也是他追夢歷程的真實寫照。

張陸的老家在湖南常德,老屋門口那塊“勞動致富”的牌匾,讓他印象深刻。這塊牌匾背后,是家族幾代人的辛勤努力——

在爺爺那個年代,共產(chǎn)黨帶領(lǐng)人民解放了全中國。爺爺對黨心懷感恩,經(jīng)常給災區(qū)和有困難的群眾捐款。

父親趕上了改革開放,全家信奉“只要肯吃苦,就能過上好日子”,家庭越來越幸福美滿。

回望成長歷程,張陸自豪地說:“感謝祖國的強大與繁榮,我的價值觀就是航天員大隊門口那8個大字——祖國利益高于一切。”

少年時,張陸一度懷揣音樂夢想,差點報考藝術(shù)類院校。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參加了空軍招飛。收到飛行學院錄取通知書后,全家喜出望外。父親跟他說:“在部隊好好干,多吃苦!”從此,“吃苦”貫穿了張陸的軍旅生涯。

1998年4月,張陸結(jié)束了為期20個月的體能和飛行理論訓練。當他第一次駕機飛上藍天,只見晴空萬里陽光燦爛,崇山峻嶺盡收眼底。

“要問飛行員愛什么?我愛祖國的藍天。”俯瞰祖國錦繡河山,一首《我愛祖國的藍天》從張陸心底飛出。

隨即,飛行教員一個“倒扣”,張陸隨著飛機整個翻轉(zhuǎn)過來,胃里一陣翻江倒海。

教員詢問:“感覺如何?”頭暈目眩的張陸大聲回答:“很好!”

飛行,是勇敢者的事業(yè),考驗的是飛行員的飛行技能和心理素質(zhì)。張陸告訴自己:既然立下為國奉獻的壯志,就必須迎難而上,勇往直前。

2009年,我國第二批航天員選拔開始了。時任空軍航空兵某團空戰(zhàn)射擊主任的張陸,憑借過硬素質(zhì)順利入選。

當張陸和其他6名戰(zhàn)友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時,門口“祖國利益高于一切”8個大字映入張陸眼簾。

“我自愿從事載人航天事業(yè)……英勇無畏,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甘愿為載人航天事業(yè)奮斗終身!” 錚錚誓詞,鏗鏘有力,點燃了張陸飛向太空的斗志。

首批航天員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訓練、訓練、再訓練——這種執(zhí)著和無畏深深感染了張陸:“我要刻苦訓練,隨時準備接受黨和人民挑選,為祖國出征太空!”

航天員要學習高數(shù)、英語等基礎(chǔ)學科,還要學習空氣動力學、飛船設(shè)計原理等專業(yè)學科,甚至要了解植物特性,掌握一定醫(yī)學知識。此外,他們還要進行體質(zhì)、心理素質(zhì)、航天技術(shù)等上百個科目的訓練。

一開始,身體素質(zhì)極好的張陸,最忌憚超重耐力訓練。在高速旋轉(zhuǎn)的離心機里,航天員要承受8個G的重力加速度。“感覺五臟六腑和喉管都被壓扁,還有一種強烈的窒息感,眼淚也會控制不住地甩出來。”當時的窘迫情景,張陸依然記憶猶新,“那時候,我這項訓練成績只能達到二級。”

要想實現(xiàn)飛天夢想,必須門門課程都優(yōu)秀。張陸一次次請教首批航天員,一次次挑戰(zhàn)極限,最終成績達到一級標準。

備戰(zhàn)空間站任務以來,航天員訓練科目更加復雜苛刻。在圓形的模擬失重水槽中,航天員穿著水下訓練服展開訓練。這是航天員訓練時間最長、體力消耗最大的一個項目。

水下訓練服相當于一個“人”形飛船,張陸的肩比較寬,每次把兩只胳膊塞進服裝里,都要費很大力氣。在深水里,張陸一待就是五六個小時。由于四肢都被固定在水下訓練服里,癢了痛了只能咬牙堅持。

正如航天員系統(tǒng)總設(shè)計師黃偉芬所言:“破繭成蝶從來都是痛苦的過程,沒有異于常人的毅力,是很難熬過來的。”

面對即將執(zhí)行的任務,張陸信心滿懷:“現(xiàn)在,是我執(zhí)行任務的黃金年齡。無論是心理、身體和能力,我都已經(jīng)做好足夠的準備。”

26年前,面對青春年少的張陸,考官拋出這樣一個問題:“你為什么要放棄當歌手的夢想,選擇當一名飛行員?”

張陸這樣回答:“如果我選擇當一名歌手,我永遠不可能有機會駕駛戰(zhàn)機翱翔在祖國的藍天。如果我選擇當一名飛行員,我會在藍天上驕傲地歌唱對祖國的熱愛。”

現(xiàn)在,張陸帶著對祖國的無限深情,即將向太空勇毅前行。讓我們期待著他放歌九天的自信與豪邁。

 
責任編輯: 王寧
版權(quán)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今日報道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shù)設(shè)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quán)均屬今日報道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wǎng)上投稿
關(guān)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lián)系我們
今日報道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1

魯公網(wǎng)安備 370104020006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