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法制 > 輿情播報
投稿

“案板上檢測出新冠病毒”折射出的監(jiān)管漏洞

2020-06-15 07:47:49 來源:健康時報 作者: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6月11~13日,3日內北京新增7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且調查發(fā)現7人均到過北京新發(fā)地批發(fā)市場,隨后新發(fā)地董事長又表示在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上檢測出了新冠病毒陽性,讓“生鮮”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受新發(fā)病例影響,北京多家商超、電商平臺已經將三文魚下架,全國也有多個省市宣布暫時關閉當地海鮮市場。

目前,已有多位專家表示,三文魚自身幾乎不可能感染新冠病毒。此前,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也曾被懷疑是新冠病毒的發(fā)源地,為何新冠病毒總與“海鮮”形影不離?

三文魚食品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即使沒有檢測出新冠病毒,很多日料店的三文魚我也不吃。”青島干凈么檢測有限責任公司的一名食品安全檢查員表示,現在的食品安全管理是有漏洞的,只對在經營店的加工間做刺身的過程有明確的要求和衛(wèi)生標準,但是對于分割刺身的批發(fā)市場是沒有要求的。

“三文魚、金槍魚都是先在批發(fā)市場分割,然后各個日料店買去存放在放冰箱,然后再賣給消費者。如果批發(fā)市場分割魚的環(huán)境不衛(wèi)生,不清洗和高溫殺菌的話,那么飯店和日料店的刺身間再干凈都沒用。”這名工作人員直言,案板上檢測出病毒說明是加工流通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如果案板每天都能定時消毒,又怎會檢查出病毒呢?

圖片

已經加工好的三文魚扒 健康時報記者王月明/攝

為何市場監(jiān)管部門對刺身分割環(huán)節(jié)不做要求和監(jiān)督呢?一名從事動物檢疫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員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分割的三文魚屬于初級農產品,其銷售和食用就好比從田里抓了一把小麥賣給別人,這是不需要辦理經營許可的,部門也不會去抽查加工環(huán)境和分割的產品是否干凈衛(wèi)生。”

而在專門的日料店或飯店里,監(jiān)管人員是需要查驗商家的經營許可,并對加工間的衛(wèi)生消毒環(huán)節(jié)進行嚴格檢查的。

記者查詢發(fā)現,初級農產品是指種植業(yè)、畜牧業(yè)、漁業(yè)未經過加工的產品。初級農產品包含食用農產品,即在農業(yè)活動中直接獲得以及經過分揀、去皮、剝殼、粉碎、清洗、切割、冷凍、包裝等加工,但未改變其基本自然性狀和化學性質的產品。

根據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條規(guī)定,國家對食品生產經營實行許可制度。從事食品生產、食品銷售、餐飲服務,應當依法取得許可。但是銷售食用農產品,不需要取得許可。

一名從事海鮮加工和銷售的商戶告訴健康時報記者,他所在的批發(fā)市場,消毒衛(wèi)生工作“全憑自覺”,如果遇到貨量大、生意忙的時候,可能就會拿水一沖了之,有時可能剛剛接手了現金或簽了貨單,轉手又繼續(xù)去加工產品。“有時候飯店會反饋食材不新鮮,再加上我們也重視消毒工作了,現在的環(huán)境沒有過去那么‘臟亂差’,但也不排除有個別商家偷懶。”

圖片

工作人員分割三文魚 圖源@干凈么食安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防護指南》中提到:禽、肉、蛋要充分煮熟后食用。對于從市場上買回來的魚類,最需要做的是徹底煮熟——新型冠狀病毒對熱敏感,56℃加熱30分鐘即能有效滅活病毒。

進口水產品檢疫暫不包括新冠病毒檢測

目前,我國市面上的三文魚多從挪威、智利、丹麥等國進口,對于進口水產品,中國一直都有嚴格的管理辦法和檢驗檢疫規(guī)定,但新冠病毒目前并不在進口水產品檢驗檢疫項目里面。

一位省級進出口檢驗檢疫機構的工作人員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肉類和水產品屬于的檢測一般以安衛(wèi)環(huán)(安全衛(wèi)生環(huán)保)項目居多,新冠病毒屬于新型病毒,估計還未納入。

圖片

四川成都,海關工作人員對三文魚進行抽檢 圖源成都日報

健康時報記者查詢《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發(fā)現,向我國輸入動物產品的,必須事先提出申請,辦理檢疫審批手續(xù),檢疫不合格的會做退回和銷毀處理,檢疫項目主要是一類、二類動物傳染病、寄生蟲病。

而根據我國前農業(yè)部的最新名錄,一類動物疫病包括口蹄疫、豬瘟、非洲豬瘟、H7N9禽流感等18種,二類動物疫病包括狂犬病、布魯氏菌病等70種,新型冠狀病毒并不在內。

值得注意的是,H7N9禽流感也并不在最初的《一、二、三類動物疫病病種名錄》中,而在2013年農業(yè)部發(fā)布第1919號規(guī)定,對動物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臨時采取一類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后,納入了一類動物傳染病。

此前,海關總署12360平臺也回應,目前在進出口水產品的檢驗檢疫項目中,并沒有特別增加新冠病毒的檢測,但是不等于未來不增加這個項目。

責任編輯: 孫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今日報道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lián)系我們
今日報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1

魯公網安備 370104020006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