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文化 > 舊聞解密
投稿

《青春之歌》出版前后

2018-02-22 01:14:04 來源:人民政協(xié)報 作者:閻澤川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青春之歌》是當代著名作家楊沫的代表作,這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學生運動、塑造革命知識分子形象和成長命運的優(yōu)秀長篇小說。小說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以學生運動為主線,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靜這一在上世紀30年代覺醒、成長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中國青年出版社編輯張羽在《〈青春之歌〉出版之前》一文中回憶了小說歷經(jīng)坎坷才得以問世的經(jīng)過。

    1955年初,張羽和吳小武(即作家蕭也牧,當時是中國青年出版社文學編輯室編輯)聽說文學創(chuàng)作所的楊沫正在寫一部有關(guān)青年學生的書,就想看看。楊沫將寫完的上半部交給了青年出版社。
    當時中國青年出版社內(nèi)有一個指導思想,就是文藝要為工農(nóng)兵服務,要盡量出版描寫工人、農(nóng)民、解放軍戰(zhàn)士的作品,而《青春之歌》    寫的是青年知識分子,當時對寫知識分子題材是避諱的,誰也不敢碰它,因此他們對《青春之歌》的處理比較謹慎。
 
楊沫在寫作
 
    出版社在審稿時提出了較大的修改意見,他們認為“這部小說整體來說是動人的,故事性較強,文字也還生動。對當時青年學生的生活寫得很細致,幾個主要人物林道靜、江華、盧嘉川、王曉燕等以及反面人物余永澤、戴愉等的面貌,基本上勾畫了出來。當時的社會變化、動蕩的局勢,也可從作品中感覺出來。通過小說,可以使青年對那個時期青年的生活得到了解,認識那些斗爭的來龍去脈。從這些青年的身上,可以看出革命斗爭的艱苦性,從而更加熱愛今天的生活”。但是“小說有很多地方充滿著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不健康思想和感情;作者在描寫當時的民族矛盾時,沒有適當?shù)胤从畴A級矛盾(斗爭),特別是交織在民族矛盾中的階級矛盾”。
    出版社最初請陽翰笙審讀,由于陽翰笙一直沒有時間,就推薦了著名文學家歐陽凡海來審讀。
    1955年12月15日,張羽將稿子交給歐陽凡海,請他審讀。歐陽凡海在看這部書稿的同時還在做著一件很大很艱巨的工作,就是繼他的名著《魯迅的書》之后正在寫另一部關(guān)于魯迅是怎樣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書,實際上是很忙的,而且還患有很嚴重的疾病。
 
1958年出版的《青春之歌》
 
    1956年2月4日,張羽帶著楊沫的書稿(此時已將原名《燒不盡的野火》改為《青春之歌》)和歐陽凡海手書的意見送給楊沫,以及編輯部的意見,請她修改。
    張羽對楊沫說:“你的這部作品我們很喜歡,林道靜的經(jīng)歷使我們很受教育,歐陽凡海提了些意見,你覺得有什么地方需要改,由你自己決定。你改好了,我們就出。”出版社把主動權(quán)交給了作者,就等著楊沫改稿。
    1956年6月18日,即張羽把歐陽凡海的意見交給楊沫4個多月后,楊沫給蕭也牧和張羽來了一封信,她在信中說:“這部東西,在病苦和繁忙的工作當中,前后寫了四年,幾乎把整個生命的力量全放了投進去。”但是出版社一直沒有明確的態(tài)度,于是她就把稿子交給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秦兆陽看。秦兆陽看到的是已經(jīng)整理好的第二稿,他認為還不錯,就把稿子轉(zhuǎn)給了作家出版社。但是他們要出版也沒有那么容易,同樣也是很謹慎小心的,所以書也遲遲沒有出版。
    1956年,黨中央提出了“藝術(shù)上要百花齊放,學術(shù)上要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后,寫作與出版空氣有所寬松,1958年1月《青春之歌》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北京日報》同時開始連載,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年出版了作者的修訂版。
   《青春之歌》和楊沫從此蜚聲文藝界。

 

責任編輯: 孫麗
版權(quán)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今日報道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shù)設(shè)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quán)均屬今日報道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wǎng)上投稿
關(guān)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lián)系我們
今日報道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1

魯公網(wǎng)安備 370104020006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