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社會 > 社會萬象
投稿

職業(yè)體驗博主: 是獵奇還是不被看見的生活

2021-05-23 22:00:02 來源:南方周末 作者: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國家電網一位電路檢修工人正在四川大涼山無人區(qū)工作。(資料圖/圖)
 
    在中國,同一個空間內,什么會造成人們生存狀態(tài)的差異?這個問題可以有很多種解答,曹波紋的答案是職業(yè)。
1989年出生的曹波紋是一位視頻博主,擁有201萬新浪微博粉絲。2020年6月,她推出了一個名為“職業(yè)體驗”的系列視頻:在短暫的幾天中,體驗一種職業(yè)的生活。過去一年中,她分別體驗了私家偵探、外賣員、超市保安、線下手機店員工,以及國家電網超高壓電路檢修工人等職業(yè)。
這是一種短暫進入他人生活的方式——畢竟很多人的生活不被看見,曹波紋這樣解釋。在迄今為止最為人所知的一段視頻中,她穿著黃色的騎手服,被北京SKP商場拒之門外,這條視頻至今有超過10萬次微博轉發(fā),4432萬播放量,并把北京SKP送上了熱搜。
2021年勞動節(jié)期間,曹波紋更新了自己到四川大涼山無人區(qū)體驗電路檢修工作的經歷。在這則自稱是“拿命拍出來”的視頻中,曹波紋和兩名電檢工人在幾乎沒有任何安保設備的條件下,于海拔約3000米、近乎90度的山體上,徒手攀爬。這是“中國速度”的心臟,來自四川山區(qū)的水力發(fā)電,會沿“西電東送”的電路網絡,毛細血管一般輸送到東部沿海發(fā)達地區(qū)。他們檢修的這條線路的終點是江蘇。
曹波紋沒有想過,我們開燈就會用的電,可能和他人的生命有關,當一個人跨過階層和空間的差異進入另一群人的生活中時,她會體驗和感受到些什么,而工作對我們來說又意味著什么。
“中國速度”下的個體
2021年4月,曹波紋到涼山的無人區(qū)體驗當電路檢修工人,越野車穿梭在高山峽谷中。上山的路要騎騾子,她的腿被硌得生疼。
當?shù)氐碾娐肪S護人員會在每年春季和秋季,兩次進山檢修線路。他們負責管轄的東錦一二線、西錦一二三線,屬于無人區(qū),是涼山水電外送的重要通道,也是“西電東送”的重要部分。從錦屏二級水電站出發(fā),包括這些線路在內的7條線路,會到錦屏換流站,轉化為800千伏的特高壓的直流,經由230公里長的錦蘇線,將電力全部送去江蘇。
車開在山路上,在一個拐彎處停下來。隨行的電檢工人指著一處根本看不出來是路的地方,示意曹波紋,從那里上去。“那種公路旅行時,開在山區(qū)里,車一來,路上的山羊被趕走,爬到旁邊山體上去,你會感嘆這么陡,山羊也上得去,大概是那種路。”曹波紋直呼好險,兩位電檢工人有些驚訝,“這險嗎?”
電路檢修最困難的不是維護電網和高壓鐵塔本身,而是到達。真正的危險是從第四天開始的。他們需要在海拔三千米左右、近乎90度的山體上,徒步到達山頂檢修高壓鐵塔。當?shù)卦诼飞闲蘖巳翁焯,加起來大概?00層樓高,但天梯與天梯之間,有兩三個小時的路程,需要徒手攀爬。
他們身后就是雅礱江。每一次向上爬時,曹波紋會用手抓住帶刺的灌木叢,她已經顧不上刺痛。為了避免抓到枯草,她會用手把表面的浮土刨開,再抓住裸露的根。很多地方太高,一腳邁不上去,她是用膝蓋搭上去的。到山上一塊比較平緩的空地上,攝像師拿出手機錄起了遺言。隨行的同伴檢修工人,走到了一半突然不說話了,“他們心里也沒底,我就更慌了,他們也在發(fā)抖。”
拍山路只能拍出20%的效果,曹波紋已無法顧及自己拍到的是什么。他們回去后,剪輯師陳韻曄和她一起看素材,“她就特別懊惱,她沒想到最危險的部分,其實相機已經基本是快貼到地面了,結果從我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以為她只是四肢在平地上爬。”
陳韻曄也感受到兩名隨行電檢工人的緊張。副班長緊張的表現(xiàn)是不斷說聽上去很積極的話,不斷給別人打氣。“他的話好像格外多了一些。班長平時都是照顧人的叔叔的感覺,但那個時候,你感覺到他那種寬慰人的氛圍消失了。”有一段路,幾個人的四肢幾乎都靜止地貼在上面,曹波紋說自己不想走了,她有些生氣,覺得對方一開始沒有告訴她這么危險。一位叫魏哥的同伴安慰她,“要不要我們上去幫你拍一拍?”
“以前確實沒想到基層工人會這么拼命。在我的概念里,只要是做工作,你的公司就有義務把你的安全保障好,就有義務不讓你發(fā)生意外。”曹波紋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但她也理解其中的成本問題。“關鍵是不只有這么一個基塔,可能有幾千個塔,不可能每個塔都修一條天梯。如果不計成本把所有都做好,不管用直升機,還是修比較好的路,確實并不那么現(xiàn)實。如果經濟發(fā)展得慢一些,大家不用去干這么危險的工作,這些工人的生活會更好嗎,大涼山里的那些彝族人還要在貧困里陷很久。”
他們爬的天梯是彝族人修的,進山的騾子是彝族人家的,當?shù)剡有彝族人被雇去維修電路,“圍著電網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一位電網的朋友告訴曹波紋,有一位相熟的彝族人,女兒上完初中,家里人就想讓她嫁了。但是他們勸他讓女兒好好讀書。女兒現(xiàn)在已經畢業(yè)了,當上了老師。
同行的孟哥是東北人,魏哥是湖北人,“他們都是讀了大學出來的,讀的應該還是不錯的大學,電力專業(yè)的”。孟哥和女朋友在大學就認識了,畢業(yè)后進電網系統(tǒng),兩個人想到同一個地方,“那如果非要兩個人一起,那就只能去艱苦的地方,因為別人不愿意去”。下山的時候,曹波紋看著孟哥佝僂著背,找了根樹枝當拐杖,拄著下山。他現(xiàn)在已經有了孩子,在山里待了十年。因為常年行山,半月板磨損嚴重,“看背影像是六七十歲”。
出山前一晚,他們在一塊山坡上扎帳篷。那是一片綠撲撲的草坪,粉色的高山杜鵑簌簌落下。魏哥扎了一束野花送給曹波紋。傍晚風大,他們砍了一些綠葉樹枝,當作野餐布,吃著自熱小火鍋,這是他們口中的“米其林三星”,他們在夜風中唱起了歌。晚上睡覺前,曹波紋把那束花放在了枕邊。
 
2021年4月,曹波紋到涼山無人區(qū)體驗當國家電網超高壓電路檢修工人,她和同事需要在海拔三千米左右、近乎90度的山體上,徒步到達山頂檢修高壓鐵塔。(資料圖/圖)
從獵奇體驗到算法控制
曹波紋是山東青島人,本科畢業(yè)于浙江大學,后來去了美國讀書,在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署北美辦公室實習過。2019年,正式成為一名視頻博主后,曹波紋曾獨自一人帶著簡易的生活物資,到南太平洋的一個荒島完成七日求生。
一開始做“職業(yè)體驗”系列,更多是出于好玩、獵奇的目的。她列了一張表,上面有幾十種職業(yè):宇航員、獄警、消防員、寵物殯葬師、狗糧試吃員、烤冷面師傅、尼姑,“打點色情擦邊球”的洗腳妹,甚至還有“滴滴代喝”:“你穿一件T恤,上面寫代喝啤酒、白酒一杯多少錢,吹瓶多少錢,幫人把對方喝醉。”
2020年6月,曹波紋開始了第一次職業(yè)體驗——給一名私家偵探當一天學徒。師父名叫戴鵬俊,從業(yè)17年,工作內容是婚姻調查,這是一個帶有神秘色彩的邊緣行業(yè),游走在法律的底線和準繩之內。
2021年5月接受采訪時,曹波紋拿著手機向南方周末記者演示學到的跟蹤技巧:兩個手機拿在手上,屏幕要合在一起,錄視頻時屏幕就不會亮,因為另一個手機把它擋住了。跟蹤一個人,走在正后方很容易被發(fā)現(xiàn),要在45度的斜后方。跟車則更有講究,在地下車庫等待時,你要坐在后排,車窗微微打開,不然前窗玻璃上有霧,“有經驗的人就會知道,那個車里有人。”
朋友小關當時扮演了被跟蹤者的角色,在三里屯戶外一段三四百米的路上,有時穿過樹叢,有時走在大道上,因為知道他們跟在后面,她會有意識尋找身后的人,但聽不到任何腳步聲,“即使通過建筑物的反光玻璃都看不見。”
由于自己處理的大多是婚姻糾紛,戴鵬俊給徒弟們講了不少刺激驚險的故事:有一位委托人是女生,父親已經六十多歲了,但掌握著家中的經濟大權,并與一個有夫之婦保持著婚外情。當時戴和委托人潛入女生的父親家中,想拿一些證據(jù),正好碰到了主人,女生的父親從廚房拿了一把刀子沖出來,他們好不容易才脫險。
結束私家偵探的體驗后,曹波紋的計劃陷入了僵局。為了打入醫(yī)美行業(yè),有一陣子,她甚至在滿北京城找美容院,花幾十塊錢做最便宜的小氣泡,卻連前臺銷售的機會都沒爭取到。“肯定是怕被揭露內幕,水太深。”曹波紋加重了語氣。
做外賣員一開始是小關提議的,那時算法和騎手的問題,還沒有獲得太多輿論關注,小關覺得騎手像城市里的陌生人,“你每天接觸他,卻不了解他”。
首先是電動車的問題。“我之前不知道外賣騎手的電動車都是很貴的”。普通的二手電動車只要幾百塊,但電池要3000起價,因為在城里送一天,對電池的要求非常高,“我跟一些騎手聊過,他們也會被偷電瓶”。
從接到第一個組合單起,曹波紋就正式進入了外賣員的角色。“你接完第一單之后,它會根據(jù)你第一單路線,再給你派組合單。你不可能每次只送一單,因為這樣掙不到錢。它會給你規(guī)劃出來最優(yōu)路線。你取一取二取三取四,送一送二送三送四。但你取一取二,取到三的時候卡住了,找不到這家商鋪在哪里了,你就知道完蛋了,后面的都會遲到,壓力很大的。”
第一天曹波紋接了二十單左右,準點率不到30%,最夸張的一次遲到了一個小時。小關拿著另一臺設備,在一旁全程記錄曹波紋的表現(xiàn)。在她眼中,曹波紋平時很聰明,那天卻像無頭蒼蠅,犯了很多低級錯誤:“比如在小區(qū)里找不到單元樓,卻不想停下來,就一直亂走”。老舊的購物中心里,公共區(qū)域分別指向了四面八方的通道,里面都是她們需要尋找的小店。有的沒有店牌,有的則與實際經營品類不符,“外賣上明明是韓國炸雞店,但那上面寫的是山西面館”。
算法始終像一個無孔不入的報警器。一個聲音始終在耳邊發(fā)布明確的指示——“又來新單啦!”其間是導航發(fā)出的信息,下一單還剩多少時間。曹波紋覺得那是一種經過精心選擇的女聲,“想讓你更加焦慮”。
只有在電梯口等待的那十幾秒,算法像是感應到了空白。曹波紋被要求拿起手機,進行面部掃描,上傳錄像,檢查是否戴了口罩。
 
2020年6月,曹波紋開始體驗外賣騎手的工作,她在高溫下與算法賽跑的視頻很快在網上流傳。(資料圖/圖)
“就算我能感受到80%,肯定也不會是100%”
“這其實是hold不住人腦的機制。”曹波紋像被拉進了一個現(xiàn)實世界的任務游戲中,所有的獎懲都是即時體現(xiàn)的,大腦自動響起鈴聲,“這一單按時完成任務就有爽感,遲到了就會很懊惱,一方面是扣錢,一方面是顧客會打電話催,很快就會被拉進去。”
被北京SKP商場拒絕入內是在當騎手的第三天。2020年6月,中午12點左右,她要去SKP取奶茶到另一個辦公樓。到了正門時,保安說不能從這里進,“因為你穿著外賣服”。她試了員工通道,依然被拒絕。曹波紋在38度的高溫下暴走,跑向地鐵站的地下入口。她的憤怒在最后一次被保安攔住時到達頂點:“我脫光了就能進了是嗎?”
“她當時只穿了一件內衣在里面,如果脫光了就是那一件,但她已經深深陷入我是外賣員這種情境里了,覺得職業(yè)不分高低貴賤,她要捍衛(wèi)自己的權益。”小關感覺保安聽到這句話很吃驚,他明顯一臉冷汗,看了看周圍有沒有人。冷靜下來,曹波紋覺得氣不能撒在保安身上。“因為考核他們的領導只看監(jiān)控,只要看到穿外賣服的人就會扣他們的錢”。小關卻覺得保安和外賣員也存在上下級關系——這可能是他們少有的享受到權力的時刻。
在第一次被保安攔下后,她們曾嘗試將訂單轉出,20分鐘過去了,沒有其他騎手愿意接單?崾顣r節(jié),小關?吹胶芏囹T手的摩托車后面,有一個額外的袋子,里面裝著騎手服,又或是會在身上再穿一件衣服,“薄薄的防曬服那種”。她們還開過玩笑,看來大家都不喜歡穿工裝。后來才明白這是一種生存經驗,“也可能很多商場(都這樣),不止SKP一家”。
陳韻曄是這則視頻的剪輯師,她向南方周末記者描述了一種感受——所有的素材整體透露出一個很統(tǒng)一的信息,大家都不把外賣員當一回事。“里面對外賣員最好的人,他的程度都只是說把外賣拎出來給你,或者允許你在這里停車。對外賣員最好的小區(qū),它的表現(xiàn)也只是說在門口專門放了個桌子。”
曹波紋在一個昏暗的樓里,很久都找不到門店,臉已經扭成了一團。陳韻曄看著錄像,也開始緊張了起來,感受到時間的倒數(shù)。說起SKP那段經歷,她不能真正對曹波紋的憤怒感同身受,但這讓她忽然意識到了職業(yè)體驗的意義。“人的同理心和共情力是有一個百分比的,就算我能感受到80%,肯定也不會是100%,除非真的到了那個情境下。”
2020年底,曹波紋到一家會員制連鎖超市當了一天門口的迎賓員,也叫“攔人保安”。這家超市需要交至少260元會員費才能入內。她的工作是負責查驗會員碼,遭了不少白眼。交幾百塊才能進門逛超市——很多人無法理解。即使有會員碼,很多人也不愿意掏出手機。僵化的規(guī)則會出現(xiàn)許多問題:有一位母女開著車來,女兒先進了商場,母親有會員碼,停好車卻因為沒戴口罩進不來。女兒需要從超市的通道去停車場給母親送口罩,卻因為沒有會員碼不能進。
有一次,曹波紋在向一名顧客解釋會員制規(guī)則時,一位老太太忽然側身而過,迅速向前沖到手推車處。曹波紋跑去攔住,提醒她出示會員碼。“我知道!”伴隨著這句話的重音,老太太非常用力地往前一推車,朝曹波紋撞過去。她后退了一步,回到鏡頭前,神情有些無奈。
“我覺得很不能理解,因為對我來說,消費者不愿意拿出手機,商家也不得罪消費者。他們的選擇就是增加人力,好像把這些矛盾都轉移到這些保安身上就可以了。當時視頻發(fā)出來后,也有很多人說,其實可以設計一種驗證方法,但他們的選擇只是多加一點人在前面而已。”陳韻曄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2021年1月,曹波紋來到汕頭,在一家線下手機店,當了兩天店員。她以前從沒想過,線下手機店在今天存在的意義,可能是會另一個龐大的失語人群服務。有一位阿姨說拍照不清晰,曹波紋發(fā)現(xiàn)只是鏡頭花了。另一位阿姨手機很卡,卻不想升級系統(tǒng),怕升級后手機壞了。有一位大叔匆匆跑到這里來,只是想設置一個微信和支付寶到賬后,“可以聽到錢響的聲音”。
拍攝結束后,曹波紋買了當天的機票,飛回青島老家。她的姥姥91歲了,以前喜歡在廣播里聽故事,現(xiàn)在的廣播越來越少講評書了,姥姥的休閑生活漸漸變得空白。她試過用手機聽,但聽著聽著就找不到下一集了。家人給她充了不少錢,手機卻經常閃退。曹波紋到家后發(fā)現(xiàn)是系統(tǒng)沒升級的原因。“原本很容易的問題,但可能對他們來說就沒有那么容易解決。”曹波紋告訴記者。
責任編輯: 任志強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今日報道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lián)系我們
今日報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1

魯公網安備 370104020006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