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四十五中學旁的一個老舊社區(qū)內(nèi),“陳蘭工作室”的牌子很醒目。這是一間面積5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分里外兩間。每周二四六,來自武漢三鎮(zhèn)的男男女女都會涌到這里,他們是來相親的,找朋友。
蘭毓云和陳軼倫在工作室的合影,身后的黑白照片是他們的結婚照
82歲的蘭毓云和86歲的陳軼倫早就聲名在外。早些年,媒體給了他們一串封號“超級紅娘”、“武漢第一紅娘”。這是老兩口這輩子最驕傲的事。從1954年撮合第一對情侶算起,他們已經(jīng)義務當了64年紅娘。據(jù)稱,已經(jīng)有1680對結成連理。
蘭毓云和陳軼倫收到了幾百封喜帖
每天只發(fā)20個號
每周三天接待日,周六人最多。屋子分為南北兩個工作區(qū),中間是等候區(qū),被圍個水泄不通。老兩口定下規(guī)矩,每天只發(fā)20個號,叫號配對,但每次都超過這個數(shù)。
“你記一下,16本82頁。”蘭毓云對面前的一位母親說,這是她給這個母親的女兒配對的男孩,16-82是男孩的代號。
蘭毓云身材矮小,幾次腰椎手術之后,背也佝僂了。穿過人群,遠遠看去,她隱沒在案頭的一摞摞資料里。左手邊的書架上,擺放著超過120本單身男女的資料。全是手寫的,她不愿意把材料做成電子版,“會被別人看到”——這些資料是她的寶貝。每次配對只能通過簡單的分類和頭腦中的記憶搜索,緩慢低效。
一百多本相親資料,有些已經(jīng)泛黃
男男女女被分為七大類——大男、大女、小男、小女、男再婚和女再婚,以及外國外地。27歲為界,以上就是大男大女。理由是,人25歲就會衰老,她還寬限了兩年。
這天,登記在大女26本91頁的女孩和大男16本82頁的男孩被配對。一天下來,大概會形成這樣的20對,蘭毓云在撮合本上一一記錄:26-91配對16-82,27-93配對15-20……
運氣好的話,這兩張表格會相愛,用不到半年,或者一年,26-91小姐會和16-82先生走進婚姻殿堂。要是差了點運氣,那就重來一次。
老兩口根據(jù)條件,把每個表格量化成了一些符號。他們能借助這些“暗語”快速做出他們認為的“最契合的配對”。
陳軼倫發(fā)明的化學元素標記性格開朗程度
每張表格被綜合評分。外貌、收入、家庭環(huán)境等都是考慮因素,表格被分成了五大類。頂級是五角星套上一個圓圈,五角星次之,接著是圓圈、方塊和三角形。配對時,基本遵循五角星配對五角星,圓圈配對圓圈的原則。
老兩口名揚武漢三鎮(zhèn)
1950年代初,蘭毓云作為部隊文工團成員,曾去朝鮮參加過抗美援朝,回國后,在武漢一所中學當老師。同時期,陳軼倫浙大畢業(yè)后也被分配到武漢,在另一所中學當老師。兩人經(jīng)常要去參加團市委的會議,一來二往,便走到了一起。
陳軼倫在表格上的標記。五角星套一個圈代表綜合條件最好
蘭毓云記得,那會兒她在學校工會工作,關心老師個人問題本身就是她的工作內(nèi)容,陳軼倫又是另一所學校的校長,她索性幫兩所學校的老師們牽線,順道也幫以前部隊文工團的戰(zhàn)友介紹。
成功率高了,蘭毓云的名聲打了出去。有人跑來求介紹,跑錯地,敲了鄰居家的門,鄰居不堪其擾,在門口貼上告示——這里不是蘭老師家!
“武漢三鎮(zhèn)誰都知道我可以解決他們的個人問題。”蘭毓云覺得驕傲,“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她還獲得了額外的尊重。一出門,沒人喊她“蘭婆婆”,都叫她“蘭老師”,“聽起來都年輕”。
從1954年促成哥哥嫂子的婚事,到現(xiàn)在63年,她和老伴基本沒停。退休后,三個兒女出國的出國、做事業(yè)的做事業(yè),老倆口也沒什么事情做,除了吃飯、睡覺、看報,幫人介紹對象反而成了退休后的主要事業(yè)。
根據(jù)登記信息,蘭毓云將登記在冊的男女按所在區(qū)域分類,便于查找
蘭毓云手頭上的表格,“銷路最好”的職業(yè)是工科畢業(yè)搞技術的,電力設計、船舶設計工程師最緊俏。醫(yī)生、公務員次之,再次是大學老師。
“記者和警察,哪里有情況就得去哪里,最不好介紹。”蘭毓云接著說,“拋開職業(yè),男女還有個剪刀差。以27歲為界,27歲以上的男孩事業(yè)有成,走的是上坡路,27歲以后,女孩逐漸衰老,只能走下坡路了。”
最后,她得出結論,27歲以上的大男和27歲以下的小女最容易介紹。
蘭毓云和陳軼倫在工作室的合影。身后的黑白照片是他們的結婚照
最難的相親了61次
曾經(jīng)有一個年輕有為的軍官,用現(xiàn)在的話說是個“高富帥”,兩年多的時間里,蘭毓云給他介紹了60個女孩,軍官都不滿意,最后給軍官介紹第61個,這才終于牽手成功。
還有一次,有一個條件也特別優(yōu)秀的男孩來征婚,蘭毓云將最優(yōu)秀的女孩介紹給他,他都沒看上,蘭毓云問他想找個什么樣子的,男孩說要“話劇演員的聲音、舞蹈演員的身材、模特的氣質(zhì)、電影演員的臉龐。”“瓜田選瓜,越選越花”蘭毓云說,當給這個男孩介紹到第18個女孩時,這位男孩最后還是覺得第一個女孩好,又反過去狂追第一個女孩,如今兩人已經(jīng)結婚。
一百多本相親資料,有些已經(jīng)泛黃
“愛是奉獻、是付出、是承諾、是擔當,愛可以創(chuàng)造一切,也可以改變一切,但一切都不能改變愛。”64來,蘭毓云和陳軼倫始終堅持這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