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人物 > 各界楷模
投稿

總設計師艾長春:“悟空”火眼正看到宇宙新貌

2018-07-31 10:58:28 來源:大洋網 作者:肖歡歡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中國夢·踐行者】總設計師艾長春:“悟空”火眼正看到宇宙新貌

艾長春

 中國科學衛(wèi)星系列首發(fā)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wèi)星“悟空”發(fā)射升空已有兩年零3個月。“悟空”是目前世界上觀測能段范圍最寬、能量分辨率最高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wèi)星,超過國際上同類探測器,作為我國的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還被寫進了去年的黨的十九大報告。

運行兩年多來,“悟空”共搜尋出100多個異常電子,首次直接測量了電子宇宙射線的一處劇烈波動。這一神秘訊號,讓暗物質研究更進一步。暗物質粒子探測衛(wèi)星工程(“悟空”)總設計師艾長春從事航天事業(yè)已有50余年,他也是中國航天事業(yè)輝煌60年的見證者和參與者。近日,他向記者講述了“悟空”背后的故事。

今年76歲的艾長春滿頭銀發(fā),精神矍鑠,走起路來比小伙子還要快。盡管悟空號在軌運行已經有兩年多時間,但作為工程總師的艾長春卻極少出現在媒體視線中,他一直出奇地低調。即便就“悟空”的科研成果舉行發(fā)布會,更多出現在鏡頭前的也是“悟空”首席科學家常進。

“悟空”飛天兩年依然100分

艾長春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要把更多機會留給年輕人。常進比他小20多歲,算是“年輕人”。在“悟空”研制過程中,兩人合作非常融洽,各司其職。“他精力旺盛,有闖勁和創(chuàng)新精神,我要多向他學習,支持他的工作。”艾長春說,他從項目一開始就建議,暗物質探測衛(wèi)星“兩總”要定期與首席科學家溝通,讓首席科學家有更大的發(fā)言權。

“悟空飛天‘取經’這兩年,我做的工作很少,因為衛(wèi)星在軌運行狀態(tài)很好。”艾成春笑著說。2016年3月,“悟空”飛天3個月后,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組織專家對衛(wèi)星進行在軌測試總結評審,當時給出的指標評定為“100分”。如今,悟空號在軌兩年多,探測器性能依然是100分的狀態(tài)。

悟空號可以對5GeV到10TeV之間的電子、伽馬射線實現“經濟適用型”觀測。如何理解?1GeV是10億電子伏特,1TeV是1000GeV,即1萬億電子伏特。拿人眼來做類比,后者所能接收到最敏感的可見光能量,僅僅為2電子伏特。悟空號平均每秒就能“捕捉”60個高能粒子,相當于平均每天500萬個高能粒子。而中國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wèi)星的成本遠遠低于國際上同類探測器。

【中國夢·踐行者】總設計師艾長春:“悟空”火眼正看到宇宙新貌

我國成功發(fā)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wèi)星“悟空”號。(CFP供圖)

“再重的擔子也要扛下”

1960年,年滿18周歲的艾長春剛在鄭州市回民中學讀完高中二年級,就被一所軍事技術學校特招為第一批學員。他起初被告知要支援西部邊疆,然而卻在1961年被安排到航天機關當參謀。

在機關工作沒空讀書,艾長春就報了北京航空學院夜校,白天工作、晚上學習,用4年時間學習了電子技術專業(yè)的大學課程。后來,他所學的這些課程終于發(fā)揮了作用。從1970年發(fā)射第一顆東方紅衛(wèi)星,到1975年發(fā)射第一顆返回式衛(wèi)星,到1980年發(fā)射氣象衛(wèi)星,他基本上都參與過這些衛(wèi)星發(fā)射的相關工作。

艾長春一輩子都在干航天事業(yè)。在擔綱“悟空”工程總師之前,他曾擔任過兩顆衛(wèi)星的工程總師。而與“悟空”結緣,則純屬巧合。他說,在“悟空”發(fā)射之前,我國未曾發(fā)射一顆空間科學衛(wèi)星。

即便在航天領域摸爬滾打了40余年,2011年,當中科院邀請他出任暗物質粒子探測衛(wèi)星工程總師時,他還是很忐忑,心里一點底也沒有,因為這顆衛(wèi)星帶有太多“第一次”:中科院第一次主持衛(wèi)星大工程,微小衛(wèi)星工程中心第一次承擔超過1000公斤的衛(wèi)星研制;國內第一次研制以載荷為中心的一體化結構的衛(wèi)星。

而更大的壓力則在于,一旦接受這個任務,就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在接觸悟空號之前,艾長春主要從事應用衛(wèi)星的研制。而像“悟空”號這樣的科學衛(wèi)星,從事的是空間科學研究,屬基礎科學研究范疇,就是要搶占第一科學發(fā)現,科學發(fā)現只有第一,沒有第二。

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世界公認的科研成果產出,任務就算失敗了。“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你沒有在第一時間得到世界認可的科學發(fā)現,那么你過去所有的努力基本上都是沒有意義的。”

思考了一段時間,他決定扛下這副重擔。“再重的擔子也要扛下。雖然壓力巨大,但我有責任擔起這個擔子,它承載著幾代航天人的夢想。”

從業(yè)50年來最棘手的項目

“悟空”是中科院空間科學戰(zhàn)略先導專項的五顆衛(wèi)星任務之一,它由一個塑閃陣列探測器(PSD)、硅陣列探測器(STK)、電磁量能器(BGO)和中子探測器組成。

“悟空”通過探測高能宇宙射線粒子,包括各種元素的原子核、電子、伽馬射線等粒子,來尋找暗物質湮滅或衰變后留下的蛛絲馬跡。“悟空”升空以來,每天繞地球飛行15圈,平均每秒鐘獲得60個高能粒子,每天獲得500萬個高能粒子,至今已探測到探查40億個宇宙高能粒子。

其實,早在13年前,艾長春還沒接手暗物質探測衛(wèi)星的擔子時,他的搭檔,彼時擔任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副臺長的常進便開始研究如何“捕獲”暗物質。

那是2005年,中美聯合在南極進行了一場空間探測實驗。在當時的實驗中,常進所使用的探測器發(fā)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有一個能量段,大家都認為其計數率應該“下降”,但結果卻顯示為“超出”,也就是不降反增了。

當時,常進就心想,這是不是跟暗物質有關?他有了一個想法:如果能做一個大型探測器放到衛(wèi)星上,就能確定這些奇怪的東西是不是暗物質湮滅產生的高能粒子。

當擔子真正落在肩上時,艾長春才感到任務的艱巨。他毫不諱言,這是他從事航天事業(yè)50年來最棘手的項目。

在擔任總工程師的頭一年,艾長春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好覺。他把所有載荷研制單位走了一遍。中科院上海微小衛(wèi)星中心之前沒有做過超一噸重的衛(wèi)星,艾長春就培養(yǎng)隊伍,邀請擔任繞月探測工程、嫦娥一號衛(wèi)星系統(tǒng)總指揮兼總設計師的葉培建院士開設工程技術骨干培訓班,提高工程師隊伍水平。

“BGO”的晶體量能器是悟空號身上最核心和最重的部分。在項目論證階段,有專家提出,這個能量器太重了,能不能換個輕一點的。艾長春的團隊態(tài)度堅決,必須要用重一點的,這樣才有可能趕在外國人之前發(fā)現暗物質。“科學發(fā)現有時就是要搶機會,你落在別人后面發(fā)現的東西,可能你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

【中國夢·踐行者】總設計師艾長春:“悟空”火眼正看到宇宙新貌

艾長春(左一)和常進(右二)在任務大廳討論。

每次“拍板”都捏一把汗

“悟空”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每一步都需要工程總師“拍板”。每一次“拍板”,艾長春都承擔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

在“悟空”出廠前,艾長春就遇到了一個挑戰(zhàn)。“悟空”包含73728個精密的硅微條探測單元,每路硅微條只有一根頭發(fā)絲粗細,并且不能裝錯。“悟空”出廠時,有337個硅微條探測單元失效,占總數的0.46%。雖然技術上要求在失效率低于2%就可以出廠,但工程人員擔心,接下來會不會有更多的探測單元失效?那樣的話可就達不到出廠要求。

“當時我面臨抉擇,簽字,就意味著要負責任。當時已經快到10月份了,距離衛(wèi)星發(fā)射只有兩個月時間。”艾長春揮舞著雙手,似乎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他和常進商量后,常進認為,天上的環(huán)境條件要比地上好,失效的單元有可能會恢復。排查硅探測器會拖慢發(fā)射進度。艾長春最終在文件上簽字,決定衛(wèi)星出廠,運往發(fā)射基地,照常發(fā)射。

果然,在“悟空”發(fā)射3個月后,硅陣列探測器的失效探測單元降到118個,有219個恢復正常,印證了常進的判斷。常進至今回憶起這一幕仍對艾長春深表敬佩。“艾總真是敢負責任、敢擔當。如果當時停下來排查硅探測器,不光可能產生新的問題,衛(wèi)星的發(fā)射也至少要延期4個月。”

考驗還未結束。2015年12月,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悟空”在距離發(fā)射不到兩個星期時的聯合測試中又出現一些小故障,衛(wèi)星能否按計劃發(fā)射需要慎重決策。最終,在綜合各方意見評判后,艾長春拿定主意,同意火箭仍然在12月17日發(fā)射。

這種重大決斷,艾長春并不是頭一回遇到。“發(fā)現問題不可怕,把問題解決在火箭點火之前就好。”艾長春說,那段時間真是操碎了心,吃飯、睡覺、走路都在想“悟空”,甚至做夢都在想“悟空”。因為壓力太大,他曾經連續(xù)3天沒有睡覺。

2015年12月17日,當“悟空”發(fā)射成功時,熱淚盈眶的艾長春和常進擁抱在一起,這對老戰(zhàn)友4年多沒日沒夜工作,付出總算沒有白費。“悟空的成功發(fā)射,艾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利用多年的航天組織和建設經驗為‘悟空’工程提供了主要的頂層設計,協調各大系統(tǒng),確保了工程的成功。”常進說。

第二批科研成果年底出爐

回憶起“悟空”從開始研發(fā)到現在7年多經歷,艾長春將成功經驗總結為20個字——擔當服務、著眼大局、抓住關鍵、綜合平行、協調發(fā)展。“工程總師在面對工程的重大問題時要勇于承擔責任。”在采訪中,艾長春反復強調著這句話,回憶起悟空研制過程中的種種曲折與艱險,他感慨萬千。

艾長春回憶說,當初設計暗物質衛(wèi)星曾經有兩個方案,一個方案是將1415公斤的探測器放在一個現成的衛(wèi)星上面,衛(wèi)星的總重將超過3噸,換用更大型號火箭發(fā)射,費用就要增加6000萬元;另一個是以載荷為中心設計方案,僅增加400多千克就可實現完整的衛(wèi)星功能,使得載荷與整星的質量比達到了73%。

“以前中國科學家只能將研制的儀器搭載在其他衛(wèi)星上開展空間科學研究。以載荷作為主體,熱控件、電源、結構件等服務系統(tǒng)圍繞載荷進行設計,這是我國衛(wèi)星第一次采用此種設計,這種設計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艾長春說。

如今,“悟空”已在軌飛行兩年多時間,衛(wèi)星工作十分穩(wěn)定,數據質量優(yōu)異。去年底,暗物質粒子探測衛(wèi)星的成果在《自然》雜志發(fā)表,讓艾長春倍感欣慰?蒲腥藛T成功獲得了目前世界上最精確的高能電子宇宙線能譜,引起了學術界的高度關注。

“悟空”衛(wèi)星獲取的數據還可以廣泛地用于宇宙射線和高能天體物理的研究,為人類理解宇宙中極端條件天體和激烈活動現象等提供幫助。借助“悟空”的“火眼金睛”,我們可以看到宇宙的新面貌。“團隊這么多年的辛勤付出總算沒有白費,但還不能松口氣,硬仗還在后面。”

新的一年,艾長春的團隊又為“悟空”定下全新的“小目標”:新的一年,衛(wèi)星在繼續(xù)積累高能電子、伽馬射線探測數量的同時,會把收集和分析重點放到50TeV以上的超高能宇宙線粒子上來,力求盡快解開宇宙中的粒子加速之謎。“悟空”第二批成果預計今年年底出爐,艾長春和他的伙伴們對此也充滿期待。

 

責任編輯: 孫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今日報道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今日報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1

魯公網安備 370104020006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