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江生前工作照。石家莊市公安局供圖
他走了。
2017年12月1日,47歲的河北省模范軍隊轉業(yè)干部、石家莊市公安局橋西分局原安建橋警務站主任呂建江突發(fā)心臟病去世。
他仿佛不曾離去。
2018年4月8日,記者來到舊稱石門的石家莊市。在人們深情的講述里,這位網名為“老呂叨叨”的老兵笑意盈盈的臉龐、樸實淳厚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
呂建江曾堅守6載半的安建橋警務站,如今已更名為呂建江綜合警務服務站。陽光下,“呂建江”3個字透著暖意。
推門進去,墻上掛著呂建江曾在微博上耐心勸救的輕生女孩剛剛寄來的錦旗:“人民公安,恩重如山;機智救人,恩情難忘”;桌上擺放著她手寫的一封信,字跡一筆一畫:“尊敬的警察叔叔們:我是呂叔2014年12月10日救下的山西太原女孩。十分感謝呂叔的救命之恩……”
接任呂建江綜合警務服務站主任一職的王永輝同為軍轉干部,他對記者說:“從人民子弟兵到人民警察,老呂始終把‘人民’二字放在心中,把人民放在心中的人,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從軍: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
“15年的軍旅生涯,是我人生中收獲最大的階段。”呂建江生前接受電視臺記者采訪時曾說。
當兵去,是呂建江1989年作出的人生選擇。他的家鄉(xiāng)河北省井陘縣支沙口村,是太行山東麓的一個小山村。這個在窯洞里長大的農家子弟,自小老實懂事。高三那年,因父親去世、母親多病、弟弟年幼,成績優(yōu)異的他放棄高考,入伍到駐渝某部。呂建江的哥哥呂建華印象深刻,臨行時,弟弟的背包里裝著高中課本,他希望到部隊繼續(xù)復習考軍校。
入伍后,呂建江在寫給高中女同學、后來的妻子崔利平的信中說,班長了解他的家境和愿望后,待他很好,留出時間讓他復習考學。當兵第二年,呂建江順利考取原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畢業(yè)后成為駐陜某部的一名軍醫(yī)。
呂建江感念軍營圓了他的大學夢,雖然部隊駐扎在山溝,卻從無怨言。“他說比起分配到新疆、西藏的同學,已經不算苦了。”崔利平告訴記者,呂建江是個知足、不忘本的人。軍校畢業(yè)第二年,他就和正在打工的崔利平結婚,并把她接到部隊。恩愛的夫妻倆1995年迎來心愛的女兒呂子田,在山溝里相守整整11年。
呂建江立下學醫(yī)的志愿,是因為母親體弱多病,他見不得病人受苦,就像見不得親人受苦一樣。崔利平回憶,從擔任衛(wèi)生員到衛(wèi)生所副所長、所長,深夜里,呂建江的家門時常被敲響:“呂醫(yī)生,有病號!”每一次,他都跑著去開門,跑著出診。
“山里甚至鎮(zhèn)上的老百姓,都知道部隊有個呂醫(yī)生,有病的時候就找到營區(qū)來。”呂建江的戰(zhàn)友、駐陜某部政治處原主任王少君說,呂建江幾乎每個月都會到群眾中去義診。2003年非典流行期間,他除了做好部隊的防疫工作,還主動到駐地村鎮(zhèn)噴灑消毒藥水、發(fā)放宣傳資料。疫情過后,駐地的縣領導親自前往部隊,送去“一心為民”的錦旗。
那一年,軍隊裁減員額20萬。王少君代表組織與呂建江進行“轉業(yè)談話”。“他當時盡管很不舍,但二話沒說,表示堅決服從安排。”王少君回憶,在送行宴上,呂建江端起酒杯只說了一句話:“感謝這么好的部隊、這么好的領導,培養(yǎng)了我,給了我一切。”
離隊那天,呂建江和崔利平都哭得很傷心。他曾說:“從軍15年,我舍不得這身軍裝。忠誠、踏實、堅持,這是部隊教給我最寶貴的東西。”
為警:我是“叨叨警”,全心為人民
“這是我的第二身軍裝。”2004年,呂建江轉業(yè)后穿上警服,成為石家莊公安局橋西分局匯通派出所留村社區(qū)一名社區(qū)民警。
從軍醫(yī)到“片兒警”,呂建江有過不適應。一到位就上崗,因服裝還未發(fā)全,他曾穿著軍大衣頂著寒風在街道巡邏,感到過委屈;因調解糾紛被群眾誤解,他曾在百口莫辯時,掉下過眼淚……
然而,來自山村、出身貧苦的他,深知老百姓的不易;在部隊深深體味過魚水深情的他,也深知愛人民、人民愛的真諦。他對自己說:好好干吧,像在部隊一樣,對老百姓好些再好些。
從此,走街串巷,他總是背著一個重重的包,包里除了工作用的相機,還有一個血壓計。量血壓、嘮家常,他很快融入留村的群眾中。村民們發(fā)現,這位警官不但沒有架子,而且“愛管閑事”。東家有了糾紛,他撂下飯碗就去調解;西家養(yǎng)的羊跑了,他騎上自行車就去追。殘疾人劉老四家徒四壁、負債累累,想干收廢品的活兒,卻沒有工具。一天,呂建江送來一輛二手電動三輪車,后來劉老四才知道,這是他自掏腰包買的。
慢慢地,從“呂警官”到“呂村長”,村民們對他的稱呼變了。呂建江轉業(yè)之初的苦悶與低落,被為民服務收獲的喜悅代替。干勁一旦被點燃便越燒越旺,呂建江想要做的更多了。
留村位于城鄉(xiāng)結合部,流動人口多,辦理落戶手續(xù)的村民也很多。看到因為不了解流程、資料不齊等原因,不少村民常白跑一趟,呂建江便想建一個網上警務室,讓大家“少跑路多辦事、不跑路也辦事”。因為不是上級賦予的任務,生活一向節(jié)儉的他自費投入8000多元,買電腦、建網站,邊干邊學,每天熬到深夜。2009年2月,河北公安系統第一個網上警務室“留村社區(qū)網上警務室”開通,留村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了解辦事程序、打印各種表格,還能通過網上公布的聯系方式,隨時聯絡上呂建江。
從此,呂建江成了“不下班的民警”。
觸網后一發(fā)不可收拾。幾年間,這個看起來一點也不時尚的民警,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創(chuàng)造了河北公安機關的多個“第一”:第一個民警實名微博“片警呂建江”(后更名為“老呂叨叨”)、第一個民警公益網站“失物招領網”、第一個民警微信公眾平臺“石門叨叨警”、第一個保護隱私挪車卡“代碼挪車”、第一個防老人走失黃手環(huán)、第一部防詐騙微電影《鉆空子》。他幾乎全年365天、全天24小時都在網上送平安、送服務,排民憂、解民難。
呂建江共發(fā)出微博17357條、擁有粉絲28458名,平均每天發(fā)表博文約7條。這近兩萬條“叨叨”,印證著他當博主的初衷:為了你的平安,你不聽,我多說,說到你心里去。孩子落戶準備哪些材料、丟失物品去哪里登記、駕駛證換證在哪兒辦理,網友的問題五花八門,呂建江的回答不厭其煩。孕婦待產著急去醫(yī)院,找他;孤寡老人房子漏雨了,找他……許多網友 “@”他尋求幫助,就像許多群眾到警務站“點名”找他辦事一樣。
采訪當天,在呂建江綜合警務服務站,王永輝點開手機上的荔枝APP,打開主播“片警呂建江”的頻道,列表里有他上傳的25個聲音。從自我介紹、孩子走失怎么辦,到說說借條怎么寫、如何防止入宅案件發(fā)生等,王永輝一面聽呂建江操著井陘普通話的“叨叨”,一面對記者說,老呂去世前還曾跟他商量,能不能利用當下最流行的網絡直播,直播交通違章消分的過程,提示群眾如何避免違章……
從微博、微信到荔枝主播,從挪車卡、黃手環(huán)到微電影,呂建江并非為了趕時髦,而是為了用網絡延伸為民服務的手和腿。“網絡是虛擬的,服務群眾卻是實實在在的。”呂建江曾說。
懷念: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有人說,呂建江這位普通民警的離去,驚動了一座城。
呂建江追悼會那天,上千名群眾自發(fā)趕去送行,網絡上的祭奠與懷念更是如潮涌動。記者看到,呂建江綜合警務服務站桌上的留言本,寫滿前來吊唁群眾的懷念——
“呂哥,太累了,歇歇吧,愿您在天堂安息。”
“老呂,你是軍轉干部的驕傲,人民警察的光榮!”
這位全國優(yōu)秀人民警察,仿佛還活在這無盡的懷念里——
妻子懷念他的浪漫貼心。崔利平說,她忘不掉有一年她在部隊過生日,老呂用一根蔥和兩個蒸熟的雞蛋做成數字“100”,說希望能和她攜手度過100歲;她忘不掉他提早回家時電話里的大嗓門:老婆你想吃啥?我去買菜;她更忘不掉,他去世前一天晚上對她說:老婆,你是我最親的人……
同學懷念他的執(zhí)著專注。解放軍白求恩國際和平醫(yī)院神經外科醫(yī)生喬民是呂建江的軍校同學,他感慨:“呂建江沒有什么個人愛好,他唯一的愛好就是他的工作。同學聚會,他聊天的主題永遠是他的微博、他的警務站。平時接到他的電話,大都是哪個轄區(qū)群眾、同事或者網友有困難了,能不能幫忙聯系就醫(yī)。”
同事懷念他的隨和熱心。呂建江綜合警務服務站的協警范士平與呂建江共事6年多,他告訴記者:“呂主任對同事特別隨和親切,對群眾特別熱心耐心,無論群眾有什么要求,合理的盡量滿足,不合理的反復解釋,沒見他跟誰急過。從警14年,他雖然沒做驚天動地的大事,但為老百姓做了太多實實在在的事兒。作為一個好警察,他給黨、給政府爭了光。”
群眾懷念他的不遺余力。呂建江先后為留村村民、低保戶丁忠光介紹了3份工作,幫她申請了廉租房,還3次捐助她。丁忠光后來才知道,呂建江的妻子在家待業(yè)好幾年,直到2007年才申請到公益崗位。“呂哥去世后,我第一次到他家,才發(fā)現他自己竟然過得那么難……”說到這里,丁忠光泣不成聲。
網友懷念他的有求必應。呂建江在微博上接到的求助、提供的幫助,早已超出他管轄的區(qū)域和職責的范圍。2013年5月4日晚,他為一輛載著危重病人的外地救護車規(guī)劃路線,請電臺主持人空中導航,派值班民警警車開道,為救人贏得寶貴時間。素未謀面的網友晨曦,3次請他聯系家人在異地就醫(yī)事宜,他每次都通過個人關系提供幫助,不厭其煩。一位開淘寶店的網友,請呂建江在微博上幫忙做廣告,他在婉言謝絕的同時,熱心介紹當地其他資訊微博,以優(yōu)惠的價格為她推廣……當許多陌生人在呂建江去世后到家里拜祭、在微博留言,細數他的幫助時,崔利平懂了呂建江常說的那句話:最大的財富就是群眾信任咱。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所有的懷念,都會成為時代的記憶,都已換來愛心的傳遞。石家莊網絡名人、微博博主李雙峰說,呂哥的去世跟太勞累有關,一個人心里裝的是別人,自己一定會吃虧,但這個社會一定會記取這份靈魂的閃光、奉獻的溫暖,因為它帶給人們感動和力量。
網友鄧金正說:“從在微博上關注‘老呂叨叨’到自己成為一名公安民警,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可能就是也想成為他那樣的人民警察吧。”
接替呂建江擔任警務站主任的王永輝說:“無論線上線下,無論白天黑夜,我們都會把老呂的溫暖傳遞下去。我們都是‘老呂叨叨’!”
崔利平注冊了一個名為“念呂_我的愛人”的微博。2017年12月14日,她寫下:“老呂,你生前把那么多愛的種子播撒給那些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你像守護我們一樣無私地守護著他們。如今,你離開后,他們敬仰你、懷念你的同時,還把愛回饋給我們——你的愛人和女兒。那么多的安慰試著溫暖我們,那么多的援手試著挽起我們……你看到了嗎?”
好軍醫(yī)、好警察、好黨員老呂,你看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