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法制 > 檢察風云
投稿

“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時代精神”大型系列報道·走進山東臨沂

2021-05-23 08:06:08 來源:正義網 作者:孫麗 盧金增 邰筐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時代精神”大型系列報道·走進山東臨沂 

  紅歌,紅嫂,紅色傳承 

  沂南縣檢察院檢察干警在反電信網絡詐騙活動中,開展“斷卡”普法宣傳,護好百姓錢袋子!±钤蓴z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青山(那個)綠水(哎)多好看,風吹(那個)草低(哎)見牛羊……” 

  沿著蜿蜒的山路,記者登上了位于蒙山第三高峰望海樓東麓的《沂蒙山小調》誕生地——山東省臨沂市費縣薛莊鎮(zhèn)白石屋村。1940年,《沂蒙山小調》就誕生在這里。在過去的80多年里,這首歌被幾代歌唱家反復傳唱,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詞。 

  “沂蒙檢察人,都是聽著沂蒙革命故事、唱著沂蒙紅歌長大的,紅色基因早已深入我們的血液和骨髓。”臨沂市檢察院檢察長王欽杰告訴記者,“更為欣喜的是,我發(fā)現(xiàn)這種紅色種子已經在一代代檢察官心里扎根、開花、結果。” 

  錦旗上繡著10個大字 

  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視察山東時深情指出,山東是革命老區(qū),有著光榮傳統(tǒng),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fā)揚光大。 

  臨沂市委書記王安德認為,“沂蒙精神是黨愛民、軍愛民,黨首先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為人民求解放謀幸福,然后才有了人民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無私奉獻,才有了‘最后一口糧當軍糧、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個兒子送戰(zhàn)場’這樣感天動地的革命事跡。” 

  4月27日,任虹郡等24人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二審開庭,王欽杰出庭履行法律監(jiān)督職責。臨沂市中級法院經審理,依法裁定駁回被告人上訴,維持原判。任虹郡等人因犯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等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十五年至一年不等刑罰。 

  據了解,該黑社會性質組織利用威脅、暴力等手段,壟斷建筑市場,插手民間糾紛,欺壓、殘害群眾,共實施尋釁滋事61起、強迫交易11起。800多戶村民被強行收取建房“管理費”、50余戶村民被強占土地,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臨沂市檢察機關抽調精干力量組成專案組,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先后與偵查人員召開專題座談會8次,補充案卷材料100余冊。2020年7月,該案移送審查起訴,專案組克服被告人人數多、案情復雜、組織成員“零口供”的困難,嚴格細致審查證據,僅用一個半月的時間提起公訴,三天內順利完成出庭支持公訴工作。辦案中,針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制發(fā)檢察建議5份,促進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堵漏建制。 

  在臨沭縣檢察院,記者看到一面錦旗,上面繡著10個大字:“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錦旗背后是11名農民工的故事。 

  事情回溯到5年前。王某明等人承攬了某產業(yè)園區(qū)一項裝修工程。工程結束后,該公司欠王某明等人共計1.7萬元工程款,一直未結清。2020年8月,王某明等11名農民工向臨沭縣檢察院申請支持起訴,希望在檢察機關幫助下討回工錢。 

  臨沭縣檢察院受理王某明等人的申請監(jiān)督后,依法履行調查核實權,查明該建筑公司拖欠王某明等人工程款達5年之久的事實。 

  為盡快幫農民工要回工程款,臨沭縣檢察院依托該院在工商聯(lián)設立的檢察工作站,聯(lián)系到欠薪的建筑公司,并聯(lián)合縣住建部門、工商聯(lián)、司法局召開座談會,向雙方當事人現(xiàn)場釋法說理,促成雙方達成和解,在2天內幫助11名農民追回了拖欠5年的“血汗錢”。 

  那眼神里有感激也有信賴 

  整個革命戰(zhàn)爭時期,沂蒙地區(qū)先后發(fā)生大小戰(zhàn)斗4000多場,當時沂蒙根據地420萬人,有120萬人擁軍支前、21.4萬人參軍參戰(zhàn)、10.5萬名烈士血灑疆場。僅孟良崮戰(zhàn)役期間,隨軍民兵、民工就達90萬人,沂蒙人民用毫無保留的奉獻詮釋了什么是沂蒙精神。 

  今年春節(jié)前,費縣檢察院女檢察官王繼春在辦理一起離婚財產糾紛案中,發(fā)現(xiàn)邸某僅分得2500元的共同財產折款,還要承擔兩個孩子的撫養(yǎng)義務,而四間平房、六間配房等都作為婚前財產被判給前夫王某。離婚后,母子三人借住廢棄危房,大兒子體弱多病,小兒子因交不起學費面臨輟學。邸某對生活漸漸失去信心,面臨崩潰邊緣。 

  王繼春辦理該案后,仔細審查案情,遍訪街坊鄰居,獲得充分證據,向上級院提請抗訴。并多次與王某溝通,獲得王某的理解和配合,讓邸某得到應有的房屋和補償。事后,邸某找到王繼春,動情地說:“俺娘仨這輩子也不會忘記檢察院的好心人。” 

  王繼春從事檢察工作已經29年了,辦理過大大小小1500余起案件。但她始終忘不了當初邸某感謝她時的那個眼神,那眼神里有感激也有信賴。 

  王繼春不是個例。在沂蒙檢察隊伍中,光是“女神天團”就有15個,比如臨沂市蘭山區(qū)檢察院紅嫂檢察官團隊、蘭陵縣檢察院春蕾團隊、沂水縣檢察院青葵志愿者團隊、費縣檢察院暖陽工作室、莒南縣檢察院紫藤花開法治宣講團等。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huán)境。作為企業(yè)合規(guī)管理試點單位,郯城縣檢察院創(chuàng)新服務民營企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融檢察”工作新模式,獲山東省檢察工作創(chuàng)新一等獎。出臺助力民營企業(yè)健康發(fā)展的11條措施,編發(fā)民營企業(yè)法律文書參考手冊,成立民營企業(yè)檢察服務團……郯城縣檢察院多措并舉積極為企業(yè)發(fā)展提供檢察產品和檢察服務。 

  不久前,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去郯城縣某建材公司調研企業(yè)合規(guī)試點時,該公司負責人十分感慨地介紹了企業(yè)生產經營情況。據介紹,該企業(yè)因涉案被郯城縣檢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后,檢察機關做好辦案的“后半篇文章”,幫助企業(yè)做好合規(guī)管理,促進企業(yè)依法合規(guī)經營,企業(yè)經營效益良好,2020年克服疫情影響,年收入破億元,納稅近700萬元。 

  打造公益訴訟“臨沂樣本” 

  逶迤綿延八百里的蒙山山脈,除了海拔1156米的山東第二高峰——龜蒙頂,還有峰巒疊嶂的七十二崮。發(fā)源于其間的溪流數不勝數,它們在高高低低的落差中匯集而下,最終形成了無數浩蕩磅礴的大河。 

  今日沂蒙的綠水青山是無數革命先烈和英雄的沂蒙兒女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如何才能保護好她?這是全體沂蒙檢察官們給自己出的一道難題,而且這道題一解就是五年。 

  作為全國首批公益訴訟試點單位,臨沂市檢察院不僅想辦法解決問題,還主動查找問題。費縣檢察院一名檢察官上班途中路過許家崖水庫時,發(fā)現(xiàn)有村民圍庫建壩,違法排污,養(yǎng)殖的飼料、漂浮的死魚隨處可見。職業(yè)敏感讓她意識到這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了破壞,她迅速回院作了匯報。 

  費縣檢察院的檢察官們走遍100余里的水庫外圍,歷經20余天的調查取證,依法分別向費縣水利局、許家崖水庫管理處以及相關鄉(xiāng)鎮(zhèn)發(fā)送了檢察建議。由于職責交叉,整改效果滯后,該院遂向縣委作了專題匯報,時任縣委主要領導作出批示,成立整改小組,限期整改。 

  該院檢察官們靠前推動,跟進監(jiān)督,直到對非法圍壩集中爆破。這一拆違歷時40天,用工1200余人次,清除違章水壩27處,共計2900余米,徹底解決了水庫內私自采砂、私自養(yǎng)殖、違法排污等問題,在當地產生了很大反響。該案被評為山東省檢察機關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典型案例。 

  臨沂市和蘭山區(qū)兩級檢察院連續(xù)兩年開展“為藍天助力,與河(湖、林)長同行”檢察專項行動,嚴懲破壞環(huán)境資源犯罪265件451人,辦理環(huán)保領域公益訴訟案件259件。針對柳青河流域污染問題,市、區(qū)兩級檢察機關連續(xù)三年開展沿河巡查和實地勘查,發(fā)出檢察建議55件,督促取締和整改污染源158個。 

  臨沂市羅莊區(qū)檢察院針對轄區(qū)內12棵100年以上樹齡的古樹長期監(jiān)管不到位的問題,向有關責任部門送達關于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的檢察建議,并跟進督促整改,實現(xiàn)了檢察建議“落地生根”,確保古樹名木“老有所養(yǎng)”…… 

  山東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陳勇及臨沂市委原主要領導同志分別對臨沂市檢察院公益訴訟工作的經驗做法批示肯定,并在該省政法機關服務保障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部署會議上做了專題介紹,被譽為公益訴訟工作的“臨沂樣本”。

  傳承“沂蒙精神” 推動檢察高質量發(fā)展 

  山東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 陳勇 

  山東是革命老區(qū),有著光榮傳統(tǒng)。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 

  當前,山東省檢察機關將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活動與黨史學習教育緊密結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辦好群眾身邊的小案小事、鞏固黨的執(zhí)政根基,以大走訪、大排查、大提升為抓手,通過走訪群眾、公開聽證、普法宣傳、志愿服務、專項治理等方式,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從群眾最期待的事情做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重點辦好群眾急難愁盼的具體事項,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法治自覺、檢察自覺和強烈的責任擔當、實際行動,進一步弘揚傳承新時代“沂蒙精神”,持之以恒抓好已確定的30項為民辦實事任務措施的落實落地,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對檢察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在為民辦實事的生動實踐中,努力打造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山東檢察鐵軍,以檢察事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更好地服務山東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fā)展。

責任編輯: 孫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今日報道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今日報道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信箱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lián)系我們
今日報道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魯ICP備16043527號-1

魯公網安備 37010402000660號